网站首页 太极拳简介 关于我们 新闻资讯 太极理论 太极相册 健康养生 联系方式

太极理论

命自我立 成就太极 ——有关太极拳内在境界的文化梳理(1)

来源:太极网    浏览:次  更新:2025-03-23

太极拳是中华民族传统体育项目,是以中国传统儒、道哲学中的太极、阴阳辩证理念为核心思想,集颐养性情、强身健体、技击对抗等多种功能为一体,结合易学的阴阳五行之变化、中医经络学、古代的导引术和吐纳术形成的一种内外兼修、柔和、缓慢、轻灵、刚柔相济的中国传统拳术。

赣州轻韵太极健身队教你学练太极,联系电话:18970773238(潘老师)

  枝繁叶茂 奥妙无穷

  太极拳无疑是中华民族的瑰宝,但是,由于它历史悠久,学练者众多,从而在传承过程中不断分化,形成了枝繁叶茂的局面。

  以前许多锻炼太极拳的人只知道有24式、37式、42式、88式太极拳,后来,传统的陈式、杨式、吴式、武式、孙式也逐渐被人们所熟知,但是太极拳其实还有更丰富的内容:螳螂太极拳、无限太极拳、养生太极拳、八卦太极拳、循经太极拳、岷山太极拳、绵山太极拳、开合太极拳、三世七、四维太极拳、闾山道家太极拳、邋遢派太极拳、益寿太极拳、张三丰太极拳、静功太极拳、自然门太极拳、原地太极拳、两仪拳、东岳太极拳、武当太极拳、先天太极拳、无极太极拳、三星太极拳、四合一太极拳、九宫太极架、原地太极拳等等,这些太极拳有的来自于历史悠久的传统,有的则源自个人的新感悟,比如,养生太极拳的编创者是北京体育大学退休教授张广德;东岳太极拳的创编人是北京体育大学的门惠丰教授及和阚桂香教授;循经太极拳太极拳的创编者是民间武术家李兆生;三星太极拳的编创人 是退役武术运动员李晖。如此之多的太极拳,真有些让人无所适从了。

  仅仅把太极拳当成简简单单的健身方法也就罢了,但是,由于传说中太极拳的内在境界太吸引人了,所以,热爱太极拳的人士,还是愿意用一生的时光来追求它、来理解它、来悟觉它。但是,在说法各异的太极拳之门派的海洋中,有许多人始终理解不了太极拳的奥妙及丰富的内涵,总感觉太极拳所说的““耄耋能御众”、“四两拨千金”、 “阶及神明”等境界不是一般人所能达到的。

   并不是现在的太极拳赶不上前人,而是历史原因,其真谛不被外人所知罢了。如果理不出太极拳内在的规律,太极拳所应该达到的效果就会大打折扣,甚至许多人练了许多年的太极拳,会产生深深的怀疑,喟然发出“太极拳不过如此”的结论。

  [page]

  

  内里乾坤 悟真不易

   太极拳名家李雅轩说:"近来之练太极拳功夫者,百分之九十九弄不对。所以有太极拳十年不出门之说。漫说十年,如无其传,就算一辈子,也是瞎捣鬼,那就不止十年了。"

  为什么会出现这么多的学拳而不得真髓的现象呢?第一,前辈们藏私,其秘密的东西很少公开披露;第二,前辈们怕初学者不得要领走入歧途,比如出现“神不役气”的现象;第三,前辈们不希望太极拳降为与人一争长短的技艺,因为太极拳创始人张三丰早就说过,太极拳“欲天下豪杰延年益寿,不徒作技艺之末也”。第四,对太极拳理论和思维方式不习惯或者说自身没建立起太极拳的思维方式。

  此外,还有一个现象也影响了太极真谛的普及,那就是由于太极拳是以内功心法为载体的修道学说,其内在的感觉和行为方式,不容易用语言表达清楚。因为,太极拳的思维方式和我们平常人的是完全两个概念的。

  有一位老先生,老师过世了几年之后,才突然悟到太极拳的奥妙所在,比如,老师为什么不用力能把自己弹发出去呢?原来,当年自己过多追求姿势的优美和动作规范,对内在的神意气从来就没有琢磨过,老师也说不清。现在,这位老先生与人揉手,手轻轻粘着对方任何一个部位,眼睛往对方身后一看,对方就弹跳而出了。原来,太极拳揉手竟是如此地简单呀。然而,现在跟他学拳的年轻人,也开始琢磨不明白太极的机理了。这些年轻人试图用西方现代科学的语汇来诠释太极拳的内涵,但是虽然分析得头头是道,却连基本的放松也做不到。

  难道一代代痴心于太极拳的人,必须到了老的时候才能接近太极的真谛吗?有没有一个比较快的途径,使我们尽早一些地把握太极拳的奥妙呢?

  [page]

  

  

  走出误区 把握规律

  在北京东单公园,我第一次和一位看起来60多岁(实际已经82岁)的老先生揉手的时候,他的手轻轻一扶,就对我说,小伙子不错,至少有5年以上站庄功底了,对揉手却不懂。我很奇怪,问他是如何知道的,他说,这就 是太极,经常和别人揉手,不知不觉间就能感觉到对方当时的身心状态,比如,精神是否宁静,身心是否放松,气血是否通畅,等等,都能大概齐地知道。

  接触多了,才知道唐老竟然打不下一套完整的太极拳。他学太极拳的经历很奇特,值得每一个爱好太极拳的人深思。唐老一退休,就开始到北京各大公园及许多太极拳的传人处拜访,试图寻访到太极拳的真谛;但是,几乎拜访了当时北京的所有太极拳流派,结果,都对太极拳内里的东西都不说。“也许门里边的东西,人家不教;也许有的太极拳家确实没有真本事。”十几年之后,唐老如是说。

  太极拳的神奇魅力,不可能仅仅是传说。只要是人,就应该能通过体悟全面掌握太极的真髓。有了这样的认识,唐老就潜下心来,仔细揣摩太极拳史上最经典的论述——王宗岳的《太极论》。几年下来,按照《太极论》的论述,他一个字一个字的进行体悟,比如为了理解“一羽不能加,蝇虫不能落”这句话的内涵,他就用两只手在自己的胳膊上反复实验,看看一只胳膊如何让另一手的力放不到胳膊上,有了体会,就找各个门派的人切磋。一来二去,太极里边的东西竟然不知不觉地融进了行走坐卧的每一个过程,不仅在揉手的时候鲜有对手了,更奇怪的是身体越来越健康,甚至自身的灵敏度、反应度也比一般的年轻人强。

  是的,我们许多人都陷入了学练太极拳的怪圈,以为掌握太极拳的套路越多越好。这是一个误区。

  真正的太极拳关键是看能否把握太极的运化规律,把握了这个规律,也许一套太极拳也不会,却是一个真正懂太极拳的人;如果掌握不了这个规律,尽管会达100套太极拳,其实太极拳离你很远。

  杨式太极拳内功心法一脉的第5代传人魏树人先生,以前因病曾经学过许多多种太极拳,有一天他遇到了原北京市武协副主席汪永泉先生,始知道真正的太极拳不在于套路的多少,而在于能否体会到内在的阴阳变化规律。如是不仅延年益寿的效益能自然体现出来,而且智慧也能得到开发。

  

练习太极拳的好处主要包括以下几点:

1. 增强体质:太极拳动作缓慢、连贯,注重呼吸配合,能够增强内脏功能,提高身体免疫力。

2. 改善心肺功能:通过深呼吸和全身运动,太极拳有助于增加肺活量,改善心血管系统健康。

3. 促进消化:太极拳的腹式呼吸法能够按摩内脏,促进肠胃蠕动,改善消化功能。

4. 提高柔韧性:太极拳动作涉及全身各个关节,长期坚持练习能够增加肌肉和关节的柔韧性。

5. 缓解压力:太极拳注重意念和呼吸的配合,有助于放松身心,缓解生活和工作中的压力。

6. 培养耐心和专注力:太极拳练习需要耐心和专注,有助于提升个人的心理素质。

综上所述,太极拳是一种适合各年龄段人群的健身方式,不仅能够增强体质,还能改善心理状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