网站首页 太极拳简介 关于我们 新闻资讯 太极理论 太极相册 健康养生 联系方式

太极理论

谈太极拳与养骨 ------《骨骼使用手册》读后感

来源:太极网    浏览:次  更新:2025-03-21

太极拳是中华民族传统体育项目,是以中国传统儒、道哲学中的太极、阴阳辩证理念为核心思想,集颐养性情、强身健体、技击对抗等多种功能为一体,结合易学的阴阳五行之变化、中医经络学、古代的导引术和吐纳术形成的一种内外兼修、柔和、缓慢、轻灵、刚柔相济的中国传统拳术。

赣州轻韵太极健身队教你学练太极,联系电话:18970773238(潘老师)

  

  第一章培护正气,养骨为大

  1. 让人体的脊椎之树长青

  树的主干将会长成粗壮的树干,支撑大树在风雨中屹立不倒,吸收土壤中的养分并且运送到全身;而人的主干则长成上至头颅、下至骨盆的脊椎,成为全身的支撑。脊椎如果出了问题,个人健康势必受到重大影响,甚至危及生命。当脊椎发生异常时,就会影响到我们的器官;同样的,当我们的器官有病时,也可以从脊椎骨上找到病相。

  我从小生活在小乡村,尽管衣食未必富足,但那漫山遍野的绿色和泥土香气却令我至今受益。我喜欢在家里种些绿葱葱的植物,每天只要看着它们,就能让我看到生命的力量。多年行医的历程,有乐也有苦,当我苦苦寻求可以让人不被疾病困扰的方法,当我陷入治疗的困境中的时候,院子里苍劲有力的树木总能给我一些灵感、一份喜悦。

  自古以来,人们便把那些生命力旺盛、长生不老的植物奉为吉祥的象征,希望自己的生命也能如它们一样长久而且有活力。我们惊叹于苍天古树顽强的生命力,因此常常用"生命之树常青"来祝福老人健康长寿。

  其实,人与树有着非常相似的成长历程。

  上图是人的胚胎,也就是我们生命之初的样子,它的形状与一颗刚发芽的种子别无二致。它们不仅仅外形相似,而且同样拥有可以支撑起整个生命的主干!树的主干将会长成粗壮的树干,支撑大树在风雨中屹立不倒,吸收土壤中的养分并且运送到全身;而人的主干则长成上至头颅、下至骨盆的脊椎,成为全身的支撑。脊椎如果出了问题,个人健康势必受到重大影响,甚至危及生命。

  脊椎越好,寿命越长

  人之所以能够自由活动,正常地做任何事情,主要就是靠体内各器官和组织的分工与协调合作,只要一个器官出现异常,就会影响到其他器官,进而影响到整个人体的机能。但为什么说脊椎有问题会造成身体器官和组织受疾病威胁呢?因为人体内把各个器官和组织协调起来的中枢就是脊椎,它里面布满了重要的神经,这些神经向四周延伸,与身体的各个器官紧密相连。脊椎就像控制所有器官的服务器,按照大脑的指令调配整个身体的资源,让五脏六腑有条不紊地配合工作。

  沿着脊椎有31对神经,分别从脊椎骨与脊椎骨之间的椎间孔伸出,且贯穿整个脊椎。由上至下依次为:颈椎神经8对,胸椎神经12对,腰椎神经5对,骶椎神经5对,尾椎神经1对。每一对神经又可以分为躯体神经和内脏神经:躯体神经掌管肌肉、皮肤、骨骼和韧带等,内脏神经则负责管制全身器官。所有的脊神经都负责传递大脑与身体各个部位之间的讯息。因此,当脊椎发生异常时,就会影响到我们的器官;同样的,当我们的器官有病时,也可以从脊椎骨上找到病相。

  内脏的功能是由交感神经和副交感神经这两套神经系统配合控制的。内脏好比一个孩子,而交感神经与副交感神经就好比严父与慈母,内脏在父亲的严厉督促下不得不打起精神奋力工作;副交感神经则如母亲般温柔可亲,内脏在她的臂弯里会感到无比放松,利用一切机会充分玩耍、休息。任何一方在进出脊椎的过程中受到压迫,那就像是父母在对孩子的教育方式上发生了分歧或者矛盾,孩子(脏器)肯定无所适从,各种疾病也就可能随之而来了。

  另外,我们的神经传导、血液走向,都是随着脊椎的变化而变化的。一旦脊椎偏离了正常的位置,所有的神经、血管、经络就都会随之移位,引起五脏不协调,这种不协调本身就是许多疾病的根源。随着脊椎的移位,还会压迫神经,久而久之,体内与受压迫神经相连接、接受该神经管理的某个器官就受到一定的影响。例如有的人感到心脏不舒服、有的人会觉得自己总是胃胀、有的人时不时就头晕恶心或者手臂麻木,但是到医院接受专项检查时,却发现该器官没有任何问题。

  为什么会这样呢?罪魁祸首其实隐藏在每个人每天的生活之中,只是我们没有发觉而已,它就是脊椎。人从坐姿到站姿、睡姿,与人常常接触的工具,例如靠背椅、汽车座椅、沙发床等等,每时每刻都在通过与人之间的作用力而给我们的脊椎乃至全身的骨骼造成影响,引发各种各样的问题。所以要想身体健康,首要任务就在于维护好生命的主干--脊椎。

  [page]

  

  人体也有龙骨

  脊椎古时候称作"龙骨",它如同一条长龙,从上到下,由一段段的体节(脊椎骨)串接而成。具体而言,它有7块颈椎骨、12块胸椎骨、5块腰椎骨、1块骶椎、1块尾椎(骶椎和尾椎分别是由出生时的4~5块骨头融合而成一块)。为了更稳定地两两连接,这些脊椎骨并非整齐划一的光滑圆柱体,甚至连一个光滑的平面都找不到。它们就像异形的积木一样,通过各种表面突起与凹陷,形成关节,再辅以韧带、椎间盘,使得脊椎环环相扣、紧密相连。

  每一节椎骨与相邻的椎骨之间都是通过复杂的关节、韧带以及椎间盘相互连接的。椎间盘就仿佛是脊椎缓冲压力不可缺少的"海绵垫",它的秘密其实埋在中央,那里有一种弹性极强的胶状物。这种胶状物中,水分占了80%,所以它像果冻一样可以随着外界的压力而改变位置和形状。为了不让"果冻"四处滑动,在它的四周,还环绕着厚厚一层纤维,纤维环就像桶箍一样牢牢地把"果冻"锁在最里层--因为一旦这颗"果冻"溜出纤维环,就会压迫到从椎骨中央穿行的脊髓神经,产生各种痛苦的症状,也就是常见的"椎间盘突出症"的一种类型。椎骨之间的其他小关节、韧带也同样有可能在我们每天的行动中发生各种损伤。

  千万不要以为这些只是很微小的细节,不足为奇,实际上每一个细节都可能破坏脊椎整体,乃至影响全身的健康。例如,某一节颈椎错位,极有可能压迫到与之相连的脊神经,导致其下方脏器功能的失调,因为穿过颈部的脊神经往往要通往全身各处,所以全身功能都会因此而受牵连,高位截瘫就是最典型的例子;当某一节腰椎间盘突出,则有可能导致位于它上方整个脊椎生理弯曲发生改变,继而压迫椎管里的脊神经,不但引发剧痛,还影响脏器功能。

  我们的头、颈、肩膀,如同树枝一样,它们与脊椎这根主干是不能分开的整体。严格来说,头部甚至可以认为是脊椎的延伸,因为头和脊椎从我们还是胚胎那么小的时候就已经连为一体、共同生长了。所以脊椎的姿势会直接影响头部,而头部的活动也直接影响脊椎,影响全身功能。连接头与脊椎的是我们的颈部,如果您姿势不当,例如习惯头部向前倾、下巴过分内缩、肩膀耸起等,都会造成颈部肌肉紧张与僵硬,长此以往不但肩膀会感到疼痛、麻木,整个背部甚至都会感到不适,乃至全身健康水平下降。

  那么骨盆呢?骨盆牵制着脊椎基底,影响它的自然曲度,如果骨盆过于往后、过于往前或者两边骨盆一高一低,都会导致长短腿现象的发生,进而使脊椎侧弯、脊髓受到压迫,最终使得与脊神经相连的脏器功能下降。

  2. 欲善其身,先利骨盆

  骨盆不正导致左右腿长短不同。左腿长的人容易在消化系统、泌尿系统、生殖系统发生疾病;而右腿长的人则比较常见呼吸系统和心血管系统的疾患。这与脊椎向左或者右弯曲时压迫不同的内脏神经有着直接的关联。

  脊椎不是一根笔直的骨头,它由一节节椎骨连接而成的。正是由于椎骨之间连接处的灵活延展和收缩才使人可以顺利弯腰和伸展。当脊椎的下段倾斜,上段就会由于可以灵活弯曲而自动地向对侧平衡,这让我们不需时刻小心也能不跌倒。身体的这种自我保护功能虽然必不可少,但也带来了长期的隐患,那就是脊椎容易弯曲变形。

  如同稳定的根基确保大树挺拔,骨盆的位置正常与否直接决定了脊椎的挺拔与否。人体在不活动的时候,地心引力也照常对它起着作用,这就是身体的重量,即体重。站立的时候,整个人的重量都压在腿上,为了支撑身体,两腿不得不付出与体重相等的支撑力。骨盆上方只与单独的一根脊椎相连、下方则与两侧腿骨相连,所以人在站立的时候,任何来自双腿的力量都会通过骨盆传递到腰椎,当两腿力量不平均(例如我们站成"稍息"姿势时)腰椎就会被力量更大的一侧推向另一侧,于是整个脊椎就歪了。处于腰与腿之间的骨盆,则成为一个过渡,它的位置不但反应双腿的长短,而且还体现脊椎的曲度。例如左腿长的人,肯定骨盆是左边高、右边低,因为更长的左腿不得不将骨盆顶得更高。骨盆一旦左高右低,那么必然连带脊椎末端向右边倾斜,为了保证身体平衡,整个脊椎从正面看起来就不再笔直,从而导致脏腑疾病的发生。根据调查统计,左腿长的人容易在消化系统、泌尿系统、生殖系统发生疾病;而右腿长的人则比较常见呼吸系统和心血管系统的疾患。这与脊椎向左或者右弯曲时压迫不同的内脏神经有着直接的关联。

  所以,只要从骨盆就可以对一个人的整体健康状态做出最基本的判断。只要我们把骨盆的位置重新调整好,且保持合理的坐、立、行姿势,维持好骨盆的生理位置,不但腰酸背痛就会马上消失,就连困扰了病人多年的慢性病也会好转。

  [page]

  

  3. 骨肉相连新奥义

  脊椎是整个人体的中轴骨,而脊椎周围的肌肉就是人体中轴的稳定装置,负责维护脊椎竖直,让脊椎不轻易受伤,被称为"核心肌肉群"。强健核心肌肉群是养护骨骼的最好方法。

  骨骼的外围裹着富有弹性的肌肉,就像骨骼的保护垫,能缓冲来自外界的压力;肌肉同时也是牢牢束在骨骼表面的"弹力绷带",可以让骨骼更加有力,配合骨骼支撑人体。

  脊椎是整个人体的中轴骨,而脊椎周围的肌肉就是人体中轴的稳定装置,负责维护脊椎竖直,让脊椎不轻易受伤,被称为"核心肌肉群"。核心肌肉群分为两种:一种是我们所熟悉的,通过按压就能轻易感受到的大块肌肉群,它们并没有直接与脊椎骨接触,而是从肋骨连接到骨盆,或从腰椎连接到大腿上缘,当它们收缩时,主要的功能是让躯干可以弯曲、伸直以及旋转。另一种肌肉则是直接附着在脊椎骨上的,它们既不容易在身体表面被触及,也不容易通过锻炼变得特别发达,但它们直接关系整个脊椎的稳定。

  当深层的核心肌肉群正常收缩,它可以很好地维持脊椎的稳定、增加脊椎支撑身体的力量、分散脊椎所受到的伤害力、减少椎间盘受到的压力,使我们在弯腰、拖地、拾重物时,脊椎能够随时保持稳定不移动、不滑动,不会造成背痛,更不会影响内脏功能。然而,如果我们习惯于手托下巴想事情、看电视时把脚放在茶几上或是睡觉时习惯转向同一侧,都会扭曲脊椎,从而导致连接在脊椎骨之间的深层肌肉受到不正常的拉扯,老化、松弛,日久之后肌肉失去了对脊椎的保护功能,您就会发现自己的腰容易扭伤、背部开始长期酸痛,椎间盘突出可能也找上门来了。

  表层的大块肌肉可以通过运动很快地发达起来,而深层肌肉只能依靠长期保持最佳的姿势才能维持很好的功能与力量状态。而且,如果表层肌肉过于僵硬,把脊椎紧紧地束缚住,使它不能轻易动弹,也同样会破坏深层肌肉的功能,继而加重脊椎的失衡。

  但是,您也不必过于担心,只要我们掌握正确的太极拳练习方法,不但可以缓解表层肌肉群的僵硬,让它们放松下来,给脊椎一个喘息的空间,还能够更直接地锻炼到比较深层的肌肉,促进它们功能的恢复。一句话,太极拳是养护骨骼的最好办法。

  练习太极拳一方面能够促进骨骼吸收更多新鲜的血液、养分;另一方面还能够放松肌肉,缓解因为僵硬肌肉的牵拉而导致骨骼失衡,影响健康。最重要的是,与其他的治疗和保健方法相比,练习太极拳无疑是最安全、最不易产生任何副作用的。

  骨是我们成长、生存的基础,是我们的"主心骨",既然如此,您要想健康,首先就要养护骨骼。养骨是我们养生的头等大事。

  养骨最好的方法,就是练习太极拳。练习太极拳一方面能够促进骨骼吸收更多新鲜的血液、养分;另一方面还能够放松肌肉,缓解因为僵硬肌肉的牵拉而导致骨骼失衡,影响健康。最重要的是,与其他的治疗和保健方法相比,练习太极拳无疑是最安全、最不易产生任何副作用的。

  如果每天清晨照镜子的时候,您用1分钟的时间,静下心来仔细端详自己:左右眉毛是否一样高、头是不是习惯倒向一边、左右肩膀是否一样高……通过这些最简单的观察,您就能发现自己骨架的问题所在。您只需要面对穿衣镜,平心静气地仔细观察,就会发现自己的骨架是不是偏向了一侧;您也只需要循着最直接的疼痛感,就能够找到出现问题的骨骼。

  骨是全身的支架,骨是否"四平八稳"、是否平均分配了全身的重力,正是它是否存在问题的最明显表现。太极拳要求练习时立身中正的原则对骨骼健康的意义就在于此。立身中正的本质就是要养成保持自身骨架平衡的习惯。

  "平衡"二字是养骨乃至整个养生过程中必须始终坚持的理念。平衡不仅是说骨骼平衡乃人体健康之本,平衡还包含着养骨与养脏腑之间的平衡、饮食和运动平衡、养生与养心的平衡等等。平衡是养生的根本,只有真正平衡的养生法,才能够让人体正气自下而上地提升起来、由内而外地散发出来,才能够让整个人维持最健康的状态。

  通过练习太极拳发现自身骨架的问题所在并进行自我修复是一种积极主动的好方法,通过练习太极拳可以养成立身中正的习惯,坐得直、站得正。太极拳对于放松的追求结合用意不用力的原则能够放松肌肉,缓解因为僵硬肌肉的牵拉而导致骨骼失衡,促进血液循环让骨骼吸收更多新鲜的血液、养分;这样过一段时间以后,您就会看到一个全新的自己。

  既然许多身体里的不良反应都源于脊椎,那么我们只需要让脊椎回到健康状态,就是釜底抽薪,从根源上防止了疾病的发生。

  

练习太极拳的好处主要包括以下几点:

1. 增强体质:太极拳动作缓慢、连贯,注重呼吸配合,能够增强内脏功能,提高身体免疫力。

2. 改善心肺功能:通过深呼吸和全身运动,太极拳有助于增加肺活量,改善心血管系统健康。

3. 促进消化:太极拳的腹式呼吸法能够按摩内脏,促进肠胃蠕动,改善消化功能。

4. 提高柔韧性:太极拳动作涉及全身各个关节,长期坚持练习能够增加肌肉和关节的柔韧性。

5. 缓解压力:太极拳注重意念和呼吸的配合,有助于放松身心,缓解生活和工作中的压力。

6. 培养耐心和专注力:太极拳练习需要耐心和专注,有助于提升个人的心理素质。

综上所述,太极拳是一种适合各年龄段人群的健身方式,不仅能够增强体质,还能改善心理状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