网站首页 太极拳简介 关于我们 新闻资讯 太极理论 太极相册 健康养生 联系方式

太极理论

小孩解道德经2

来源:太极网    浏览:次  更新:2025-01-17

太极拳是中华民族传统体育项目,是以中国传统儒、道哲学中的太极、阴阳辩证理念为核心思想,集颐养性情、强身健体、技击对抗等多种功能为一体,结合易学的阴阳五行之变化、中医经络学、古代的导引术和吐纳术形成的一种内外兼修、柔和、缓慢、轻灵、刚柔相济的中国传统拳术。

赣州轻韵太极健身队教你学练太极,联系电话:18970773238(潘老师)

<

  

第二十六章 重德

重为轻根,静为躁君,是以圣人终日行,不离辎重。虽有荣观,燕处超然。奈何万乘之主,而以身轻天下。轻则失根,躁则失君。

这一章讲渐进、动静相宜。重与轻,静与躁,指的是炁和神。元神本性发出的炁是敦厚的德一能量,后天意识的躁心发出的气是轻浮之气,两者差别巨大。所以,入手必须先把后天意识心降服,归于静,轻浮之气才会敦厚。重为轻根,是从少而多,从静而动,虽然性命为重,世事为轻,先去世事之轻为根,以静为根本,根本既固,方能重性命,像人背东西,开始力气小先背轻的,从轻而渐重,才能承受。人不把世俗的事情淡化了,无法重性命。静为躁君,君,心也,心属火,怎么能不躁而炼?静心发出的是先天清纯之炁,躁心发出的是污浊的后天之气,不把心改造好了,就无法练气。要改造心,必须远离那些俗事的纠缠,人才容易心平气和。

心为火,火降水生,水火济既,这个心一定是静的元神本心,这个火中就有真水,如果是后天意识心,虽然也是火降,但是里面没有真水,火中水才是真水,才是织女真阴,同样,肾水是热的,太阳沉入海底,这时的水中是有火的,叫水中火,才是牛郎真阳,也就是先天的心造就出来先天的炁,那是人体的真夫妻,他们才能结丹。重为轻根,先天炁清,后天气浊,但后天的浊气又是从先天清气中化出来的,先天的心是静,后天的心是躁,躁又是从静中来的,静以制之,一静,心纯一,虚火降,以虚静降服躁君,才是君子重性命。时常警惕,好像每天背着重东西一样不忘记静这个状态,终日坚心清静,行若负重者然。人能惕惕不忘,清静真一,虽有华美的宫殿也视而不见,超然物外,终日不离虚静之机,凭什么以道这个万乘之主,至贵至尊,可仙可佛之身而不自爱,反以世俗的荣乐为缘,这不是太小看轻视自己了吗。轻则失臣,臣是气,失臣即失气,以身轻天下,是重末轻本,妄想邪见,其国易于倾颓。国,身也,臣,气也。离于静则失臣,躁于心则失君。

重为轻根,重者,丹也,轻者,气也。气为丹之根。重者,性也;轻者,命也。性为命之本。筑末必先务本,叫重为轻根,静为躁君。静者,清而澄;躁者,妄而生。以澄止妄,以静治躁。清就是妄念息,常澄其心,静其意,清其神,如此后天心才会平息下去。是以君子终日,不离辎重是什么意思?是以修真之士,守静一时不离,像背着沉重的行李,警惕不松劲儿,终曰不离静澄,即使处在世俗的环境中,也以无为治之。去心轻身,从无为治国,清静治君。轻则失臣,君不能以清静化,国不能以无为治,温良恭俭之臣,见躁其君,乱其国。躁则失君,君不能以无为治国,驰骋田猎,好作为世欲之事,如此昏乱,安得不躁?失其静,而君亦失之,不静有为叫失,叫躁则失君。

炼丹所用小药、大药皆为先天元神主宰而生,这个万乘之主宰也是指的元神。火入水,神入气,水火交媾,等到火蒸水沸,水底生金,玄关开,真阳生小药产。因气小叫小药。等药足了上升到头顶,再下降到腹部归炉烹炼,再等真阳火动,大药生,此时气大,有天应星、地应潮、六根震动之状,叫大药金丹。再以金丹运起河车,鼓动巽风,施用坤火,合离宫真精煅之,真气和真精,化为圣胎。看到此地,读者就会明白,老子用81章强调用元神,用先天,用无,无为是为什么了。后面高端的人体返本还元的圣功,不是无为先天元神,连门槛都进不去。尽管人体最终的成就结丹、养育圣婴、出体运炼、气化肉身、灵魂永生路还很长,但是以一颗什么样的心才能达到,每个关口会遇到什么问题,其实全是心如何守静不离。老子道德经,那81节都是心的提醒,老子早料到我们会在哪里走偏出岔子,2500年前就写出了预防的教案。只要能做到老子说的任何时候一心守静,定能成大罗金仙。

[page]

第三十一章偃武

夫兵者,不祥之器,物或恶之,故有道者不处。君子居则贵左,用兵则贵右。兵者不祥之器,非君子之器,不得已而用之,恬淡为上。胜而不美,而美之者,是乐杀人。夫乐杀人者,则不可得志于天下矣。吉事尚左,凶事尚右。偏将军居左,上将军居右,言以丧礼处之。杀人之众,以哀悲涖之,战胜,以丧礼处之。

这一章要人有为莫忘无为,否则,夹杂后天意识,得不到先天的真一之炁。人要迎接尊贵的客人,是不是要把房间清洁干净?至清至纯的先天一炁,如果不把身体里的污浊清理干净它是不会进门的。开始,要用武火猛烧,将宿世的疾病清除,用汗液排泄,或者用生疮等渠道化解浊气。还有最初入道,开玄关,都有一些人为的行动,但那是没办法,不得已而为。修道的人不要以为是有人为的因素参与,先天真一之炁就可以眼睛里揉沙子,即使有为也要做到有为中保持了无为,先天一炁才会出来,不然只是气功层面的气,不是真气。真气是养性命的好东西,夹杂了意念的气是丹毒,害人性命,也害人肉身,因此要细微地甄别,免得危险。

夫兵者,不祥之器,物或恶之,故有道者不处。兵指的是用后天意识,比如真气没有产出,没有能量支持,强行地辟谷,身体内的运作处于坍塌的局面,就属于兵者不祥之器。强用意为强兵,用意没用,逼不出真气,小周天是真气足了以后,它自动找出路,因为督脉是阳升之途,真阳之炁自然寻它的熟路而上,上到顶无路可走自然沿任脉而下,下来炁还足又从督脉冲上去,回环形成惯性运动,而没有真气用意念的小周天,只是意识的凡火,躁火马上烧到口腔,以及体内其他地方,给身体带来不良后果。真气是水火合一的东西,人为的意念是火,没有水,在体内运行就是危害,故不祥。物或恶之,这个物指先天真一之炁。真气最讨厌后天意识,有意识它就死,没意识它就活,所以,入道的人一定非常清楚后天意识的危害。

君子居则贵左,用兵则贵右。左是东右是西,左相当于早晨到中午,是太阳升起,阳气壮大的时候,是震卦到乾卦,右是阳降阴升的阶段,兑卦到艮卦,君子居左,是有道的人守静,静后的动才是先天真气,居左就是落脚在阳必然升的地方。居右,那是阳降的地方,不得不用意识强迫,强迫采来的炁叫不祥之器,非修道之君子。这里强调的是静待炁动,不是炁还没动,意念先动,先用意念,强迫用意念逼迫产炁。为了引导初学者的对开玄关的描述,那是不得已的开导,可不要用后天意识去人为地操作。能恬淡清静,自然之功,才叫虚无至道。

胜而不美,而美之者,是乐杀人。夫乐杀人者,则不可得志于天下矣。如果有一丝一毫的后天意识就不美,什么是美?入一境,杀一境,得一理,忘一理。乐杀人是乐于不断更新,随时活在当下,只用第一念,总是守在先天元神上的人,清除了一切人欲、物欲的人叫乐杀人。则不可得志于天下矣,天下指身体,得志指人为的计划、打算、要求,能守在元神上的人,不会要求命令身体做什么,而是静待身体自然达到什么。比如先天真气在身体上出现不出现,不去命令指挥,而是静候佳音。

吉事尚左,凶事尚右。左边是阳升的方位,所以是吉位,右边是阳降得方位,所以是凶位。偏将军居左,上将军居右,言以丧礼处之。人的意识停止元神主宰,人处于静中而生出的内动,静中动者,叫偏将军,居左而不凶,因为没有动用后天意识。人动了后天意识,在人的意识引导下,所为的心理暗示下,也发生了炁动,但那是人为导引出来的动,叫动中之动,上将军就指的这种情况,居其右而不吉,用意取也。很多气功师都是这种情况,教人们发功,当时人们也动起来了。但是气功师一走,人们就动不起来了。用意念引导出的动是外动的动功,先天真气是静功,外静内动,惟精惟一,清虚而得。言以丧礼处之,丧礼也是崇尚左为上位的,偏将军、上将军居的位置是符合丧礼的排序的。偏将军、上将军也是比喻元神、识神的位置,一个主生的为主要地位,一个主死的处辅助地位,不得已用识神,也是居于仆人的辅佐地位,如此,在有为参与下也可以得先天一炁。用识神也要恬淡,似用非用,也不能死死地用,用死了就是识神居主位了,那一定得不了炁,似用非用,还是元神居主要地位,虽然用了识神,但不妨碍先天一炁的产出。

杀人之众,以哀悲涖之,战胜,以丧礼处之。战场上杀人众多,以悲哀之心默哀,打赢了别人要以丧礼对待而不是炫耀。这是用打仗比喻不得已用了后天意识,也要不忘后天中用先天,柔和治之,虚无修之,静动得之,空空成之,所以有兵而不用。兵有胜败,故不祥,教人体此而修。老子在教人用静,不用动;用意,不用意(用意在有意与无意之间);用气,不用气,先立性后立命。得胜,也是比喻有断杀之志,有铁石心肠,心切意专,如此才能入道。

[page]

第三十三章 辩德

知人者智,自知者明,胜人者有力,自胜者强,知足者富,强行者有志,不失其所者久,死而不亡者寿。

这一章教人内省,不驰于外而守元神,脱解无用之躯,与天地同久。知人者智,人欲、物欲是体道的最大障碍,当人处在心神不宁的情感、利益的纠缠当中,人的气场是杂乱的,在生命的表层漂浮,而道是生命核心层的东西,如果明白人被欲望左右下的局限,并且跳出这种局限,叫知人者智,这个人并不是他人,而是人性、人欲的状态、特点。老子是天道的阐释者,他深知什么东西让人见不到天道,天道是什么,是人天一体的真理,人道是什么,就是人天隔绝,与后来验证的事实不符,人道是愚昧的。比如股票明天跌不跌,今天看明天的情况,将所有的意识关闭,用里面的心眼瞄一眼,外场很衰,肯定不妙。再拿扑克牌验证一下,不动心思地看输赢的情况,果然来牌很差。验证好了,坚决清仓,果然之后几天连续大跌。人天是一体的存在,把人的意识淡化,听到天的声音,顺天而动,叫知人者智。不要把老子说的弱化后天意识,用元神庸俗化地理解,以为有空才能放下,闲了才能修道,下月房贷还得交,怎么能放下。老子为什么用81章让人无为、用元神,并不是只说给少数神仙听的,而是给劳苦大众一把洞察天机的钥匙,知道天机你就不会瞎忙乎,胡行动了。道穿透一切,你的任何事情,通了道都可以给你最正确的指导。当用心眼瞄那一眼时,你的意识是干净退位的,到第二眼,你的意识心又起了,又分析嘀咕了,那就不是元神,又是识神了,你要清楚的分别,听第一眼做决策,千万别听第二眼、第三眼的,那是人的意识的东西,保证错,第一眼是元神的,元神通天,和天道一体,听元神第一直觉的后来发生的事实验证,从来没错过。老子81章都是在叫你如何擦亮心眼,在这个意义上弱化后天意识,而不是让你什么都不做了,退休只是玩乐。太多的人从后天意识上曲解老子,把很愚笨的后天意识的人欲加在老子头上,真是可笑得不知道自己的位置。

老子是一句废话没有的,五千言,字字灵文,像打蛇打在三寸上,处处击中要害。这个要害就是如何唤醒你的元神,擦亮大智慧的天眼。守自己的元神,性光生起,虚中生白,光灼天地,自知其有,默默自得,而为之明,叫自知者明。不可以力胜人,以虚无至道胜人。力者,内光也。胜已者,自胜之中和,充塞于天地,与太虚同体者也。强,内光之充塞,含容于我,叫胜人者有力。知莹白之光芒,无处不周遍,虚虚于中,守于内,不妄求,叫知足。满其体一气豁和,含光于中叫富。有志坚其心,固其意,忘其形,存其虚,守其有,以待功成叫强行者。能常守真静,守其中,不知其所,其道恒而天地交泰,阴阳合抱于中,恒常不二,如此,岂不能久乎?道成而躯丢,光融而性存,虽死于世,而我实不死也。死则死矣,假形骸虽死,而不亡,与天地同其德,与日月合其明,与阴阳合其道,与混沌同其体,道存而性融,形亡而光结,故寿而不死,无中下手,虚中能有,有中返空,性命合一,灵性常存,清光融融,叫死而不亡,常存于天地之外,包罗于万象中,空空洞洞,其真常灵,其道常存,真常至道,叫不亡而寿。

不夹杂人欲物欲,叫睿智。时时省察,令私欲净尽,天理流行,洞见本来面目,了了常明,就是妙觉圆明,这是战胜了人心,见到天心,叫知人者智,自知者明。人欲、物欲不除,天真难现,人欲物欲还很重,本来的天真不可能恢复,内心的小孩就会深藏不露。能把人欲、物欲淡化了,有定力了,对花花世界,功名利禄视而不见,本真就会恢复,叫胜人者有力。人的气质不变化,身体从何而牢固?剥肤存液,剥液存神,剥神还虚,层层剥尽,才能与道合真。如果不是精壮气固,怎能烧退群阴,让身内外晶莹如玉,变化凡躯炼成仙体,叫自胜者强。

起火有时,止火有候教知足者富,进火养丹,退火温丹,炼精化气为入胎之始,练气化神为成胎之终,不知止火则气不入于胎,精虽炼为炁,还可能倒退回去变成精。以后的每个环节都是知足常足,终身不殆。神归大定,百日之混沌如一日,一念之游移如走丹,任重道远,不是强行有志者坚持不下来。待三味真火气化肉身,真灵飞升,虽死犹生。凡人之死,死则神散,圣人之死,死而神完,形虽死神新生,其精神直与天地往来,自然与天同寿。

[page]

第三十五章 仁德

执大象,天下往,往而不害,安平泰。乐与饵,过客止。道之出口,淡乎其无味。视之不足见,听之不足闻,用之不足既。

此章叫人不执著地守窍。道大无所不包,是个最大的虚象,因此,守窍的时候,以虚守来守,守实了就错了。虚守是元神在守,是不守之守。守实了是后天意识心,它只与后天气联系,先天炁只有先天元神才能导引出来。执大象,指忘形合虚,空中、空形,四大皆为一窍,使我之神,清虚而合至道,任往来而不害。天下为身也,身为天下,是普天之下,无物不载,无处不有,任日月之照临空洞之乾坤,往往而不害。如人之身,空其形,绝其欲,清虚其神,默默于大窍,混沌于阴阳,不知有人,亦不知有我,故往往而不害。不害,安于神;不害,平和其气;不害,交泰于性命。皆归于虚,虚中生有。

人的身体执大象,守这个大虚窍,四肢百骸才会被真气充满,每个细胞都得到了道的精微物质先天真一之炁的能量供给,才会神安气和,性命交泰,就是性命合一,阴阳合一回到道零的无极。这是人体的金丹药王,有时间就自己一静而服此金丹,才会保证你后天损耗的元精得以及时的弥补。身体已经出问题,元精的油箱指示灯已经亮起了红灯,那是人类的医学无法解决的问题,医学是后天意识的产物,解决不了先天问题,各种气功层面的养生也解决不了元精的匮乏问题,只有老子的道德经是在教人们如何开启玄关,让天地的大元气与人体接通。读道德经,把人天一体的梯子找到,才会解决先天元气亏欠的大问题。所以,全民都要读道德经,都要开玄关。当然不容易,要用真我大智慧才能操作。这个执大象,这个大虚窍,就是见真我的方法。见到的一瞬玄关就开,不仅先天元气的源源输送问题解决了,元神的巨大潜能同时被唤醒,被开发。那些社会上风行的给企业老总讲的各种谋略课程,不过是后天人心、人的意识的垃圾,还被当成智慧在大肆兜售,不过是花钱买愚昧,愚昧大流行真是悲哀。

乐与饵,是先天之真炁,聚而成乐,凝而为饵,如过客之往来,无定止之地,任来则来,任往而往,天下任其周旋。待通身经络,灵通而合一,如是为丹,性中见命也。天地交叫泰,天地既乾坤,人体的乾坤交媾,产出先天真一之炁。丹道叫大周天,真气自泥丸沿中脉直下,坎宫真阳上迎在中宫黄庭交汇,阳气下降,阴气上升,在黄庭合一,打成一片,牛郎织女大婚,体内真阴真阳交媾,人体内部的真夫妻新婚,浑身酥软绵绵,自身阴阳之气交欢之快感,胜过男女肉交的无数倍,叫乐与饵,你说这个在体内来来往往的先天一炁没有有形的美味佳肴有味吗?那你就错了,这无形的仙宴你去赴宴就知道滋味的好歹了。

无可以言道,道之出言,其无味,无味而自知其味。不闻而自闻;不可见自见;不用自用。故不可见,不可闻,不可既,是说道理精粹,无不贯通,成天地之大窍,而合容乎至道,虚虚实实,无无有有,皆其一气,叫执大象,叫天下往,往而不害。归中不中,忘形忘虚,昏昏默默,为一天地,混合阴阳,打成一个锦绣乾坤。天地坏而我不坏,天地崩而我不崩,皆因不害一炁之至道,不见而见,不闻而闻,不用而用,如过客之行止,不著于中,听其自然而已。这个才叫执大象。如此方能了得性命,进入安平泰之至道。如此至道,不可见闻,用之不竭叫不可既。

[page]

第三十七章 为政

道常无为而无不为,侯王若能守之,万物将自化,化而欲作,吾将镇之以无名之朴。无名之朴,亦将不欲,不欲以静,天下将自正。

这一章讲元神主宰。道是怎么干活的,用无为运作。看看人的肌肤润泽,毛发晶莹,这是谁干的?道干的,道就是先天真一之炁,就是元气。你看不见,它也不知道是它干的,但是事实上,它就这样干了,叫道常无为而无不为。无为从来就被严重误会,以为无为是什么都不做,老子说的无为是我们的生命之根这个元气,它是以无为这种特殊方式工作的,身上的任何一个零件,一个细胞,它在哪里不工作,哪里就会坏死。

侯王若能守之,万物将自化,侯王指的灵性元神,元气这个神秘的能量是归谁调动呢?是元神,元神就是你感觉的主人,内心那个觉知。她是怎么调动的呢?平时的生活、工作、和人打交道,用人的思维,概括说叫人欲,生命空间都被人欲占据,元神被关闭在深层。当晚上睡觉的时候,人事停了,人心歇了,元神才有从深宫中走出来的机会。其中的关节是人心歇,当我们醒着的时候,人心每分钟不知飘过多少念头,最难的就是让人心歇。强制是个办法,佛教的净土法门,念一句佛号,用一来强迫自己心头清净。老子给出了自然的办法,恍惚、杳冥。干活累了,疲倦了,不是困了,打坐休息一会儿,一会儿就进入深度恍惚,什么也不知道了,但并没有睡着。这时没有一丝一毫的意识,就是元神显现了。在这种深度静定中,你会发现呼吸几乎停止,完全听不到呼吸的声音,心跳频率比较快,还有一个比心跳慢两倍的,像个风箱一开一合的,那就是元气,开了天眼的人,看见的性光,在双眉中间的空中,有一刻不停转动的尖头的太极图,我们一般看到的是固定的太极图,用动画的形式表达更准确,从左向右双色光体的太极旋转,天眼不开的人可以感觉它的开合运动。因为静而无念(元神现),感受到了太极元气的运动,叫侯王守之。

为什么元神才能守出来元气,生命最初的高级形式是光,是个旋转的双色小光球,因为太小了,精微的像个小亮点。它是宇宙的一个小颗粒,进入人体后成为人的灵魂,元神,生活在天地间的每一个人,都是宇宙之母的孩子,母子之间的脐带,从一点灵光入胎到一个人的元气能量终结,元神得不到能量支持从人体飘走的死之间,这个脐带一秒钟也没剪断,和人在出生的时候剪断脐带脱离母体相反,只要你活着,就背着这根无形的脐带。呼吸是后天的,那个太极球旋转的开合之动是先天的呼吸,天地是个大太极球,人体是个小太极球,人与天地就是这样一起呼吸的,元神来自天,元神就是人体的天,老子说的道就是天道,不是风雨雷电那个天道,而是人体天道元神之原理。所以是侯王若能守之,这个之指的是前面说的道常无为而无不为之道,也就是只有先天元神可以调动出来先天真一之炁,元气。

万物将自化,万物指身国众生的一切,四肢百骸,五脏五个神、三魂七魄,有多少有形的不管是骨头、肌肉、血管、细胞,就有多少神,身体这个国家极其庞大。但是无论物质的还是精神的,这些活着的众生都靠元气生存,有了元气,各个部门携手友好,礼貌谦逊,见面都拱手作揖的。第二层意思,元神调动来元气,不用半点人为的,哪里有问题,元神自然知道,元神一知道的瞬间,元气已经被调度到那个需要元气粮食的地方,哪里经络不通,传输营养不顺利,马上调集元气大部队冲锋,人体可以明显感觉桄榔桄榔的动静。比如通脸上的窍穴,像轻微的海浪在脸上卷,皮肤上的沉淀物被退掉,亏元气的褶子被展平,该在你身体上哪里施工,完全不用你管,什么练功,那是后天的,老子的道是不用炼的神功。第三层意思,万物将自化中很重要的是元神主宰后,人的先天大智慧系统启动,元神所携带的累世的信息被唤醒,多世的历练中的精华,在这一世集中体现。比如你上辈子当过作家,上上辈子当过方丈,大上辈子当过国王等等,你会以为毫无基础,突然成了。第四,元神通了,元神来自宇宙,宇宙多维空间的生命,元神可以与之沟通。比如一个观音泥像、铜像,本来是泥土、金属,但是有观音的造像那个信息,你的元神和这个信息接通了,观音的法力就可以被你调动。我们的元神可以穿越多维空间,伟大的不得了,把天场的大元气接入你的体内是它干的最小的一件事,这个万物将自化包括的就太多太多了。

化而欲作,吾将镇之以无名之朴。当恍惚杳冥,静极生动以后,没有东西出来,人也什么不知道的入静,这还好办,一有动静了,元气在动的感觉有了,人的意识心马上就忘了无为就是没它的事,立刻妄想纷飞又开始了,怎么办,用无名之朴来镇,来管。道隐无名,无名就是道,不动不生是无名。无为、无作、无思、无虑浑然无名是朴。当无中生出有来,炁一动一动的,依然死心不动,守虚空大窍,静到连这个制止念头产生的意识也没有,浑忘一切,叫无名之朴,亦将不欲,这个欲不是人的自然欲望,而是意识心的意思。不欲就是一点意识心都没有,到一丝一毫意识心都没有的虚静,道这个大元气的精微物质会让你的身心灵所有都到达最棒的境地,叫天下将自正。

[page]

第四十二章 道化

道生一,一生二,二生三,三生万物。万物负阴而抱阳,冲气以为和。人之所恶,唯孤、寡、不毂,而王公以为称,故物或损之而益,或益之而损。人之所教,我亦教之,强梁者不得其死,吾将以为学父。

道是太和一炁,所以要用弱用柔。静极为道,虚中现,静里生。一是指静里有动机,在无心处现叫生。静极机动,恍若有物,叫道生一。有了一炁,阴阳合抱,动静合机,虚虚实实,金生水,木生火,人体内天地分出真火与真水,一降一升,聚合于虚中,叫一生二。阴阳既分,天地既判叫二。天之秀气,地之生气,感和风之清气叫三。气之清,神之灵,精之洁,静里分阴阳,精气神同化于虚无。不静,阴阳不分;阴阳不分,气不清;气不清,精不洁;精不洁,则神不灵;得天之秀,感地之生,乘风之化。风是天地交感之气,如无风处,草木虽得天之秀,地之生,无风则不茂盛。人修道,至虚一炁萌动,气机往来,静而凝聚为阴为精,动而流行为阳为气。动静之间元神主宰,生生化化,叫三生万物。虽静,静中不生,阴阳不分,精不洁,气不清,神不灵,入于顽空,所以命不立,像草木得不到风一样。神、气、精秉静而先天生,这三者都是先天之物。会合于虚无,运用于阴阳,合抱于神空,做到这三条就结丹。丹成,八万四十毛窍、三百六十骨节、五脏化尽,血白脉绝,四大皆空,都成就在一个完全的虚无。诸气朝元生万物,叫三生万物。

这个三就是太和一炁,阴阳交感互动之炁,当入静后,阴性的精微粒子和阳性的精微物质的运动就处于最小幅度,像水分子形成的云雾那样,即“氤氲”的状态,静态与动态精微物质极易发生交感,使两者既相虚又相连,这种状态叫“和”,有了和这一新型的物质,才构成了生命形成的过程。了解了和的产生过程,明白了三到底是什么,你就会明白静是生机的根源,不静无法产生三,阴阳之气无法交媾,也就没有之后的生生不息的生长。

人们都喜欢阳性的东西,不喜欢阴性的,如孤、寡、不谷,但是王公却这样称呼自己,与众不同。王公指人的元神,能单独,专一,五谷不分,恍恍惚惚,随气之冲和,合无极之至道,叫孤寡不谷。精于一,合于虚,方能玄妙之妙,见到元神。人能元神当家,入虚无之静,先天一炁秉静而生。一炁之生是用无损出来的,损之又损,清之至,静之至,清静之至,叫损。损久了,静久了,益处才来。一炁旋转周流,或上或下,或左或右,或前或后,冲万窍之开,通诸络之一贯,会众气于神室之中,含养于虚无之境,叫故物或损之而益。什么叫或益之而损,一炁有了,动了,依然归无,依然用无去损。静极生有,从有中化为空,返空不空,返无不无。这两句是说先静后有,从有入无。静者,以性下手;有者,性中立命;无者,性命返虚而合道。万物复化而为三,化三而为二,二而返一,一后而入无,从无而合道,此时身心同于虚空,性命归于湛寂,无极而化太极。

人之所教,我亦教之,别人都是这样教的,有入无,无化虚,人之所教,我也这样教,昏昏默默,以无为合太虚。强梁指的用后天意识心,心守意取,不以虚而入,不以诚而守,叫强梁。未得一炁以静心等待,得了一炁以柔和之炁养之,谦虚谨慎,切不可凶暴自大,小则倾丹,大则殒命。虚无生一炁,一既是精,一生二,精生气,二生三,气化神,神既是元神真意,二和三都是先天一炁所化,只有柔和养方得,着一点躁心,生一点暴气,都不是先天,离道就远了。吾将以为学父,学,觉悟;父同甫,开始。我就拿损之而益,益之而损作为传道的开始。

先天一炁是柔和的,人处弱,谦逊,隐退都是一炁的特点决定的,而不是后天意识的阴柔、计谋、手段。老子的道是远离人心,在生命自然属性上说的,不是在人的社会属性上说,这是老子和孔子的本质区别。用人与人之间争斗那套后天意识解老子一定是错的。仔细追究一般人人为可以看懂的道德经里面的话,无论哲理、政治、军事、经济、艺术的解释,都是老子原意的第二、第三等等后天意识的产物,老子的原意都始终紧紧围绕道德、一炁在说,不然为什么叫道德经。德是道德体现,是生命初始最关键的能量,老子在本元、本心上说是圣念,我们后天意识把德看成是人的社会属性的道德品质,是俗念。读道德经很重要的一件事,就是找出俗念和圣念之间的差别,洗涤清除俗念的垃圾,如此留意重视,81章下来,俗心逐渐靠近圣心,后天意识人心的垃圾逐渐淡化,浊气变干净,神才清爽起来而显神通。如果还抱着后天意识,误解老子没关系,你自己倒霉,给老子说的先天元神抹黑,你自己的元神就用无当家作主的日子。在行文中,我尽量避免对以往后天意识人心解圣心的批评,因为我觉得后天意识的垃圾很不干净,少理睬那些东西,保持先天本元的清爽洁净。但是,读者一定不要忘记每个洗心的机会。

老子在这一章明确指出,得先天一炁,开玄关是传道的开始。其实,道德经始终都在说元气如何得,得后如何守,也无非一个虚无,得也因为可以做到后天意识关闭的虚静、虚无,守依然是虚无。

[page]

<

  第四十三章 偏用

天下之至柔,驰骋天下之至坚,无有入于无间,吾是以知无为之有益,不言之教,无为之益,天下希及之。

这一章接上章,讲无为的益处。天下之至柔,清心静意,绝欲安神。不知有天地,也不知有身形,一气贯通,惟一真性叫天下之至柔,或意守,或心存,或取或就,吞吐后天,在皮毛上用功夫,终日劳苦身形,凝养后天,叫天下之至坚。修道之士,虚虚一性,真气氤氲,听自然之冲突,诸窍皆通,神室顿开,我之真道,从柔而坚,自然驰骋之至坚,哪里用心思劳动身形,叫天下之至柔,驰骋天下之至坚。柔,太和一气;驰骋,冲突;坚,指身形。以自然之真一,在体内运动,不需要人为地做什么。做到无心,不间断,空空一性,清静无为,时时刻刻,入于无间,自然真一上升,木来交并,虚无中会合,空洞中交感,如此景象,哪里是有为做出来的,都是从无为中得来。

我知道无为之中,如此之玄,如此之奥,空空洞洞,一个虚无,有益于我之神,不去言玄说妙,默默体会,心无为而身受益。如此之奥妙,天下希有之道!不但希有如此之道,也希有以柔驰骋之坚,以无为入于无间之人!不但天下人没听说过,以柔制坚,以弱制强,以无为入无间,不间断的无为,达到如此超凡的效果,如此之道,哪里容易用语言说。

恍恍惚惚,其中有物,就是玄关一动,太极开基。一炁自虚无中来,它不是有形的,如果是有形的就有起止、有限量,这个无形的先天之炁,大包天地,细入毫毛,无微不入,无坚不破。这一炁原是天地人物生生之本,得之则生,失之则亡,虽至柔而能驾驭至坚,虽至无却主宰万物,古代神仙叫它药,能医治衰老和疾病,养育仙体圣婴,所以叫延命酒,返魂浆,又叫真人长生根。古人说,万两黄金换不得一丝半忽先天一炁,凡人得此炁长生可期。

你看一个人站在太阳地里没有影子,那就是神仙。你和他要金子,他手往石头上一指,石头就变成了金子。前面路堵了,他可以为你清道,指挥其他车司机的大脑把路让开。人们觉得神奇,其实不是神仙,就是普通人也可以做到,只要你一念真诚,立刻就得天德一炁,这一炁就唤醒了元神,信息的能量穿透一切。我们每个人的大脑都是被看不见的能量所控制,这个能量不管你叫它们隐态空间的生命体也好,本质都是这一炁,自己达到了一炁的场频率,你一着急说要迟到了,一定不能迟到,马上路就变得畅通起来。好像你指挥了很多挡在前面车司机的大脑,也好像有个神仙替你去操控别人的方向盘给你让路。你的元神就是神仙,只是后天人心不了解不相信而已。元神的力量穿透一切,一念就到了美国,一念就来到几十年前,和你最敬仰的人在一起。没有唤醒元神你根本不知道什么叫幸福,根本不知道我们的后天意识心一关掉,元神带我们进入多时空的世界,才是真实的生命世界,哪里只是肉眼看到的极其有限的这么可怜的一点,不幸而挣扎的物质世界。

老子用道德经81章希望唤醒我们的元神,打开慧眼,看到我们生存的地球不过像空中飘浮的一块石头,宇宙的精彩,不将人心培养成天心怎能领略?疾病痛苦、道德滑坡、人类面临能源枯竭等等困境,都是因为不明生命真相,不知道先天一炁,德一之炁是每个生命的种子,也是生命的火种,这个东西得到匮乏,才会有疾病、缺德、不利、祸害等等的产生,下游的问题出在上游,只有在源头上的回归,才能解决人类所有的麻烦和问题,所以,只有道德经能拯救人类。只有先天一炁之道、之德,才是宇宙之上帝,宇宙之神灵。

先天一炁因虚无而得,先天元神因虚无而通,六十四卦就是元神在人体能量盛衰的记录,黄帝内经几千年前就用元神把人体透视得一清二楚,元神当家作主的人,一念可以穿越三维空间,在宇宙、人类互动的整体观上,知道一切即将发生的事情,可以复原几百年、几千年我们没见过的景象。这个虚无之元神,好像没有,但可以穿透一切。无为的巨大好处,没入道的人,没得先天一炁,开启玄关,进入众妙之门的人,是体会不到的。无为之教是人类最伟大的教育,无为之益,哪里是用语言说得清楚的。道是在虚无的层面,一个盘子是个有形的在器的层面,有形的,成了个东西的器,对俗人来说好啊,对圣人来说,和生出形器的虚无来比,圣人视万物为刍狗,所有器的层面太局限了,毫无意义。而可以无限生一切的道无,虚无才是真正有意义的东西,俗人为了最低层的器、物质,耗尽了精气神和整个人生,圣人在道的层面,把生命都花在培养元神、锻炼元神上,用人身几十年的有限时间,让灵魂得以解脱,解决的是你与天地同寿的千万年的自由生活,进入宇宙丰富无限的生活中。怎么会为低等的物质浪费自己的有限生命。物质的东西越简单才是养元神,节省元精的能量,给元神充沛的能量支持,去实现短暂生命的超越之长生。

珍惜生命,热爱生命,但是绝大多数人都在浪费、残骸生命,用物质的追求一点一点地把自己杀死,好可惜,好可怜呀。

练习太极拳的好处主要包括以下几点:

1. 增强体质:太极拳动作缓慢、连贯,注重呼吸配合,能够增强内脏功能,提高身体免疫力。

2. 改善心肺功能:通过深呼吸和全身运动,太极拳有助于增加肺活量,改善心血管系统健康。

3. 促进消化:太极拳的腹式呼吸法能够按摩内脏,促进肠胃蠕动,改善消化功能。

4. 提高柔韧性:太极拳动作涉及全身各个关节,长期坚持练习能够增加肌肉和关节的柔韧性。

5. 缓解压力:太极拳注重意念和呼吸的配合,有助于放松身心,缓解生活和工作中的压力。

6. 培养耐心和专注力:太极拳练习需要耐心和专注,有助于提升个人的心理素质。

综上所述,太极拳是一种适合各年龄段人群的健身方式,不仅能够增强体质,还能改善心理状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