网站首页 太极拳简介 关于我们 新闻资讯 太极理论 太极相册 健康养生 联系方式

太极理论

对传统武术的认识

来源:太极网    浏览:次  更新:2025-01-16

太极拳是中华民族传统体育项目,是以中国传统儒、道哲学中的太极、阴阳辩证理念为核心思想,集颐养性情、强身健体、技击对抗等多种功能为一体,结合易学的阴阳五行之变化、中医经络学、古代的导引术和吐纳术形成的一种内外兼修、柔和、缓慢、轻灵、刚柔相济的中国传统拳术。

赣州轻韵太极健身队教你学练太极,联系电话:18970773238(潘老师)

编者:本文作者为意拳名家于永年先生的弟子/于冠英<

  一、“练气”还是“求物”<

   有研究者认为,传统武术中虽然也包含了阴阳、五行等思想,但归根结底是一种“练气”的功夫。而笔者认为,这一观点,起码在表述上是片面和武断的,极易对习者形成误导。下面笔者对此谈一下自己的认识:<

   武术,在敌我双方对抗攻防中应运而生,并不断丰富与发展,逐步成为中国传统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是中国传统文化的典型代表与外在的表现符号。

<

   中国武术的历史源远流长,据文献史料记载,早在2700年前《管子》中就有“求物”学说:“上离其道,下失其事。毋代马走,使尽其力;毋代鸟飞,使弊其羽翼。毋先物动,以观其则。动则失位,静乃自得”。早在2500年前《老子》中也有“求物”学说:“孔德之容,唯道是从,道之为物,惟恍惟惚”:“独立不改,以观其妙,周行不殆,以观其徼”。在2400年前的《黄帝内经》中还有“道生”学说:“提挈天地,把握阴阳,呼吸精气,独立守神,肌肉若一,故能寿蔽天地,无有终时,此其道生”。《管子》、《老子》、《黄帝内经》分别强调的“毋先勿动”、“独立不改”、“独立守神”等等,其目标都是为了“求物”,求得整体“内劲”,运用的方法都是以“静”为特征的站桩,在没有得到“物”之前,毋先“物”动,而要用独立不改、独立守神的站桩方法,先求得“物”。身上有了内“物”之后,将进入“其无死地”之境地,在对抗搏击中,在实战交手中,往往是无招不架,就是一下,一触即发,发人于丈外,这是中国传统武术中的最高境界,这是中国传统武学中的最显著的特征。<

   在中国传统武术中有一句谚语,就是“不招不架,就是一下”,没有多余的招式动作,简单实用,一触即发,整体发力王芗斋老先生称其为“身上有东西”;恩师于永年先生称达此境界、达此功力之人为“身上有内‘物’。当前武术界有关如何划分内家拳、外家拳纷争不断,而我的恩师于永年先生则是这样界定的:一般来说,身上有内“物”的、能调动全身肌肉产生内动的。称内家拳;一般来说,在所有的西方搏击运动中,在国内各种演练、编排的武术套路中,均可称外家拳。笔者以为:这样划分,更科学、更合理、更简单。 笔者认为:“气”是站桩练功初期阶段在体内产生的“酸、麻、涨、疼”,是空洞的抽象的;而“物”则是练功达到高级阶段时,所表现出来的特有的动作神态。只有身上有“物”的人,其动作神态才能气势磅礴、气度非凡。(编者:“气”,是空洞、抽象的吗?“气”与“物”是怎样的一种关系?“练气”是不是“求物”?这样的一些问题,似乎有进一步厘清的必要。)

[page]

<

   二、第二随意运动与中国传统武学<

   中国传统文化讲究整体性、和谐性、统一性,这与西方文化中强调的局部性、对抗性、矛盾性是相对立的。我国中医在诊断治疗的过程中,总是把病人看做是一个有机的整体,而不是头疼洽头,脚疼医脚,通过阴阳、虚实、五行等辨证施治,而西医是将人体肢解为若干系统来“就事论事”,尽管西医有严谨的药理学、解剖学等,但其指导思想的方法上依然是局部观念。<

   由此我们想到整个西方的体育竞技运动,因为以追求更快、更高、更强为目标,而不断地提高速度、高度、强度,由于运动体系没有改变,因此也不可能有质的飞跃和改变。这就是西方文化及西方体育运动的局限性,而中国传统武学文化却能弥补这种局限性。这就是恩师于永年先生提出的第二随意运动学说,笔者认为,该理论学说的建立,将会引发当代体育运动的一场崭新的革命。<

   那么,什么是“第二随意运动”呢?<

   一般的体育运动有三个要素,即在一定的速度、力量、时间内,以关节为枢纽,以骨骼为杠杆,以伸肌和屈肌的交替收缩,使身体产生位置移动,从而引起呼吸、脉搏比平静时增多。<

   一般来说,凡是通过现实的、具体的信号,即第一信号系统,使工作肌产生必然的、被动的交替收缩运动,引起身体的位置移动,脉搏增多,叫第一随意运动。<

   而第二随意运动,即是在位移不变的站桩状态下,除工作肌正常的收缩运动外,可利用意念活动将另一部分处于休息状态的休息肌,也调动起来同时参加收缩运动,这就是休息肌的紧松运动。<

   从机械力学的角度,“物体在零速度、零力量、零距离时,不能称其为运动”的论断是正确的,但对于人体的活体力学来说,此论则是错误的。恩格斯说:“运动不仅仅是位置移动,在高于力学的领域中它也是质变,运动的形式越高级,这种位置移动就越微小——直到思维。” 我们人类在生产劳动及各种体育运动中,总是产生出一伸一屈的位移运动,而在没有位移运动的站桩中,除了正常的工作肌保持收缩运动以维持站立姿势之外,我们还可以加入紧松运动的意念,去指挥调动那些休息肌参加运动,这种第二随意肌运动,即是位静运动。位静运动的角度不变、意念变,运动体系也随之改变,为此,恩师于永年先生把它称之为是增长体育智力的运动,它与2700年前管子提到的“心术运动”,其实都是一个意思。思维运动、意念运动是一种特殊的高级运动,可以说这才是中国传统武术精华、奥秘、魅力之所在。

练习太极拳的好处主要包括以下几点:

1. 增强体质:太极拳动作缓慢、连贯,注重呼吸配合,能够增强内脏功能,提高身体免疫力。

2. 改善心肺功能:通过深呼吸和全身运动,太极拳有助于增加肺活量,改善心血管系统健康。

3. 促进消化:太极拳的腹式呼吸法能够按摩内脏,促进肠胃蠕动,改善消化功能。

4. 提高柔韧性:太极拳动作涉及全身各个关节,长期坚持练习能够增加肌肉和关节的柔韧性。

5. 缓解压力:太极拳注重意念和呼吸的配合,有助于放松身心,缓解生活和工作中的压力。

6. 培养耐心和专注力:太极拳练习需要耐心和专注,有助于提升个人的心理素质。

综上所述,太极拳是一种适合各年龄段人群的健身方式,不仅能够增强体质,还能改善心理状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