太极拳是中华民族传统体育项目,是以中国传统儒、道哲学中的太极、阴阳辩证理念为核心思想,集颐养性情、强身健体、技击对抗等多种功能为一体,结合易学的阴阳五行之变化、中医经络学、古代的导引术和吐纳术形成的一种内外兼修、柔和、缓慢、轻灵、刚柔相济的中国传统拳术。
赣州轻韵太极健身队教你学练太极,联系电话:18970773238(潘老师)
许多朋友练太极拳往往出现膝关节疼痛的问题,有些拳师解释说是开始学的问题,慢慢就会好了。这样解释的前半句“开始学”说对了,后半句“慢慢就好了”就点误导大家。如果练法不当,越练越疼,最后会出现关节损伤无法再练拳了。
杨振基老师讲过,练拳时出现膝关节疼痛是因为练习方法不当所致,主要原因就三: <
一、运动过程中没有分清虚实。“懂阴阳,分虚实”是贯穿于整个太极拳的基本原则,王宗岳《太极拳论》说,偏沉则随,双重则滞。转换的时候不可不分虚实腿就动,虚实不分就会出现双重现象,就“滞”,滞则涩,带着体重去硬拧,必然要伤及关节。
二、没有以腰带动身体其它部位运动,就是我们常说的“没有用腰”。杨家练拳口诀曰:“腰拉腰拽腰脚手”。是讲运转过程中力的发点和顺序。有些朋友练拳时不知道如何用腰,往往误把转胯当成是转腰。其实杨式太极拳要求转腰不转胯,特别是云手时更是明显。如果在运转时不是用腰带动腿,而是用胯带腿,自然就会扭膝关节,再持点重让关节受力,就会造成疼痛和损伤。
当然,这里讲转腰不转胯并不是说要求胯就定在那里不动,它也是身体的一部分,怎么能不动呢。而是说不要以胯代腰,而是要用腰带动身体其他部位进行运动。
三、迈步落脚不到位。杨家拳很注重位置,讲“位到劲到”。 位置包括落脚的方向和距离两种。方向是要求双脚落在地下一定分正隅,所谓“正隅”就是四正四隅八个方位。如果一只脚站正,另一脚就应当站隅,就是两脚始终保持45度角关系。在杨式太极拳整个套路里,除却开始的起势和中间的云手有平行脚站立外,所有脚尖方向都是分正隅。因为双脚只有这个角度才能使腿和其它相关关节处于最佳放松状态,是符合人体构造学原理的。
分正隅也就是分虚实分阴阳。反之,如果脚站立方向大于或者小于45度角,不分正向或者隅向,弓腿时膝盖就不能够顺着脚尖方向运行,你的腿关节就会觉得紧,有别劲,就容易扭曲损伤。
到位的另一方面就是距离,往前迈部两脚距离有一定要求的,不是想迈多大就多大。杨老师要求前后两脚中间空挡距离是本人的一个半脚长,左右裆距是本人一个脚宽。左右平行站立时距离是本人的一个脚长。如果这个位置把握不好,在运动时就会让膝盖发生扭劲就会出现疼痛现象。<
练习太极拳的好处主要包括以下几点:
1. 增强体质:太极拳动作缓慢、连贯,注重呼吸配合,能够增强内脏功能,提高身体免疫力。
2. 改善心肺功能:通过深呼吸和全身运动,太极拳有助于增加肺活量,改善心血管系统健康。
3. 促进消化:太极拳的腹式呼吸法能够按摩内脏,促进肠胃蠕动,改善消化功能。
4. 提高柔韧性:太极拳动作涉及全身各个关节,长期坚持练习能够增加肌肉和关节的柔韧性。
5. 缓解压力:太极拳注重意念和呼吸的配合,有助于放松身心,缓解生活和工作中的压力。
6. 培养耐心和专注力:太极拳练习需要耐心和专注,有助于提升个人的心理素质。
综上所述,太极拳是一种适合各年龄段人群的健身方式,不仅能够增强体质,还能改善心理状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