网站首页 太极拳简介 关于我们 新闻资讯 太极理论 太极相册 健康养生 联系方式

太极理论

体会一个『静』字

来源:太极网    浏览:次  更新:2025-01-09

太极拳是中华民族传统体育项目,是以中国传统儒、道哲学中的太极、阴阳辩证理念为核心思想,集颐养性情、强身健体、技击对抗等多种功能为一体,结合易学的阴阳五行之变化、中医经络学、古代的导引术和吐纳术形成的一种内外兼修、柔和、缓慢、轻灵、刚柔相济的中国传统拳术。

赣州轻韵太极健身队教你学练太极,联系电话:18970773238(潘老师)

如何理解“静”<

  修炼的方法,实际上如果用一个字来表达,就是“静”。可是这个静字,我们每个人对它的理解并不一样。先弄清楚什么叫静,当然,静中是求动,两者是统一、不可分的。这个我们先理解它,理解了以后,练起来非常容易。我们一般人对这个静字的想法,总是认为你别动,静坐着,别动,别想,这就是我们一般人的认识。老实说,作为一个生命,我们无时无刻不在动,即使我们表面不动,内在的气血却在动。我们睡着了,我们十二经脉的气血仍在运行,血管里的血液也在运行。我们的气血,差不多13到15分钟要运行一次,可是我们看不见;睡着了,13到15分钟气血照样一个循环。我们的十二经脉假如连结起来,大约有16丈长,一个循环是13到15分钟,即使在梦里,我们的头也一定会自动地动一动,所以我们睡觉也在动。<

  在生命界,动是绝对的,所谓静是动中之静。一个人要想练静的话,一定是在动中求静。而且我们这个世界,有一个最大的特点,这个特点是什么呢?我们这个地球,跟仙佛所在的境界是大不一样的。佛家和道家所处的境界,叫做“法界”。佛经中又叫“真如法界”,也叫“无界”。实际上它是一个跟“世界”不同的时空区域,最大的不同就是法界不受时空局限,一切都是绝对的。也就是没有生,没有死,没有来,没有去,没有男,没有女,没有好,没有坏,不生不灭,不增不减,不垢不净,是绝对的。因此,佛又称“如来”,如来者,如来如去,其实是无来无去,好像来了又好像去了。也就是老子在《道德经》里说的:“玄之又玄,众妙之门。”<

  因为如来如去,所以没有来处,也没有去处,叫如来。而我们这个宇宙时空是不同的,我们什么事情都是相对的。什么叫相对呢?我说这支笔短,其实是比较而得出的,和别的东西比较起来是短的。和另外的东西比较起来,这支笔又是长的。所以我们这个世界,一切都是相对的,有阴必有阳,有男必有女,有好必有坏,有增必有减。我们这个世界,没有绝对的真理,只有相对中的绝对,是比较中的绝对,所以真理也是相对的。练功时,身体要放松,放松的对立面是张开,所以松中必有张,张中必有松;动中必有静,静中必有动;虚中必有实,实中必有虚;吸中必有斥,斥中必有吸;练中必有养,养中必有练。所有打坐修行做功夫,都跳不出这五个方面的对立统一,所以一定要辨证地修道做功夫。<

  所谓对立统一,不叫矛盾统一,是因为对立面相互依存,无此即无彼,无彼亦无此。所以修道,要有和光同尘的心地。<

  佛教里有一个说法——“佛法无边”,大部分人一听“无边”,立即往大里想象,岂不知这个想法已经落到有边里了,再怎么大,也有个边吧?这个“佛法无边 ”,其实并不是很大很能耐,佛法无边,不是“佛法万能”。释迦牟尼亲自说过我有四不能,像“定业不可改”,所以他无法拯救他的族人和祖国,最后被敌国灭族灭国了;“无缘不可度”,所以他就度不了城东老母。怎么能说佛法是万能的呢?佛法无边的意思,就是说佛法不着边际,不偏执一边,不左也不右。有时候人是知道这个世界上什么都是左中右,好中坏,可是做起事情来,就着边——不是无产阶级,就是资产阶级;不是人民内部矛盾,就是敌我矛盾。而实际上,这个世界上没有绝对,都是绝对中的相对,相对中的绝对——这就是我们的世界。<

  因此,静的对立面就是气动,动的对立面就是心静,人无时无刻不在动。所以要想真静,必须是动中之静。动的时候,应该心静,这才叫修炼。

[page]

<

  如何修这个“静”<

  我们要了解,在相对的“世界”里,任何时候都是有黑必有白,不过是哪个多一点,哪个少一点。所以我们中国大道的特点,它讲三,而不是二,不是合二为一,也不是一分为二,而是含三归一。《道德经》讲“一生二,二生三,三生万物”,道家经典中也说“独阴不生,独阳不长”;所谓三,就是除了阴和阳之外,还有含阴含阳。其实,根本上就没有纯粹的阴纯粹的阳,总是含的,所以是含三归一。“一”是什么?“一”就是产生阴产生阳的那个本体。宇宙万有,一切生命,无不从本体的功能中生化而来。也就是说,相对的世界是从绝对的法界而来,佛家叫“业风吹动法界觉性海,故成世界”,道家叫“无极生太极,太极生两仪”。显然,二元对立统一的世界,无法含摄没有对立也没有统一的法界,而法界却可以含摄对立统一的世界。<

  世间哲学立足于相对的世界,只讲二,不讲三,这样就永远落在形而下,不是唯心就是唯物;我们修道,要从义理上首先了解形而上的基本意思,你不能完全用世间哲学或者科学去看待它。否则,得个健康长寿没有问题,再往上走就理解不够了,佛家叫“见地不明”。<

  所以必须是三,含三归一,这一点是西方哲学所不能理解的。修道就叫返先天,返本还原。此话怎讲呢?根据所谓“自然规律”,人总是生、住、成、坏的,总是由幼年到中年,到老年,以至于衰亡,这是必然的,有生必有灭。但是,中国的文化却认为我们还有一种本领,可以返本还原,可以夺天地之造化,可以返璞归真,所谓“能如婴儿乎”,由老年变成童年,把我们儿童期蓬勃的生命能恢复过来。修道修炼什么呢?就是修炼返先天,返回我们的先天,由有为而变为无为,这是西方的哲学所不能理解的。所有我们中国文化的著作里,佛经也好,道家经典也好,《道德经》、《阴符经》、《黄庭经》、《龙虎经》、《周易参同契》,《大藏经》里面的各种经,它们跟西方所说的“自然规律”是不一样的。不一样就是高度不同,我们从形而上来看,含摄着这个形而下的生命,自然能够返得回去,可以顺,可以逆,所以非常不简单,<

  《道德经》中所谓“道可道,非常道”,不是指“大道是可以说的,但它不是一般平常的道理”。这个白话翻译糟糕透顶,充分证明“功夫不到,强要说道,结果胡说八道”。我们要知道,《道德经》出自春秋战国时代,那时候“说”用的是“曰”这个字,而不是“道”;用“ 道”表达“说”的意思,那是唐宋以后的事情。老子在他的名著第一章中立了一个总纲,说的是“大道是可变之道,并非常住不变之道”,这才是“道可道,非常道 ”的圣人本意。我们要知道,道家思想出于《易经》,而《易经》在上古,曾经干脆就叫《变经》。“道可道,非常道”,是指在不同的时空中,因为条件地点的不同,表现千变万化,是可变之道。宇宙是无限的,我们只不过生存在其中小小的一个宇宙中,所以老子的第一句话就是他的空间观。第二句话“名可名,非常名”,是他的时间观。<

  因此,大道在变动不居当中,我们的生命当然可以顺,也可以逆,这才有道理。<

  对修道练功来讲,最好的时间,拿一天来讲,是子时和午时。子时是23点到凌晨1点,午时是上午11点到下午13点;但世界各地纬度不同,会有时差。为什么子时午时练好呢?因为正是阴阳交替的时候。所以一天来讲,练功最好的时间是午时和子时。作为一个月来讲,最好的练功时间,是节气的前后三天,一年二十四个节气,每个月有两个节气,每个节气的前后三天,每月就有六天是最好的练功时间,这也是阴阳交替的时候。一年来讲,最好的修炼的时间是二月和八月;但每年的夏至和冬至,这两天特别重要,是人类身体转变的时候,所以这两天要特别认真对待,加强、加长做功夫的时间,就会一年都舒畅,很有奇效。<

  这是时间,同时还有个空间。修行也就是打坐时要有方位的观念,我们现在先不研究它,等将来我们就会知道,这是因人而异的。人在修炼的时候,到底应该朝东,朝南,还是朝北?你到那个时候会自动选择的,现在先不去管它,现在管这个,就太复杂了。每个人自动顺应天地能量场的方位是不同的。<

  然后修道修的是“静”。大家已经知道了,严格讲,静不是不动,静是在动中求静,求平衡。那么怎么练呢?修道用的方法就是“返”字。刚才讲了,佛法八万四千法门,我们按哪个方法来修炼呢?就算是一人一门吧,那它总得有个原则吧?有原则,就是虽然有八万四千法门,法法都离不开我们的六根,即眼、耳、鼻、舌、身、意,利用我们六根中的一根来修炼,达到解脱,解脱了就能带动六根都得到清静。一根解脱清净,就会带动其他五根都进入清静——尤其是意根,一定要清净,清净了,就是“转识成智”、“ 烦恼即菩提”,这就叫“以智慧为究竟”。<

  佛经中有个故事,说观世音菩萨有一世是今天斯里兰卡一个小邦的太子,他还有个弟弟。那个时候,观世音菩萨是男的,叫宝尚,他弟弟叫宝志。他们兄弟俩被奸臣陷害,被流放到斯里兰卡外海的孤岛上,受罪受苦十二年。后来,一个小邦的国王,他叫法藏,就是后来的阿弥陀佛,救了这两兄弟。所以,法藏是阿弥陀佛,宝尚是观世音菩萨,宝志就是大势至菩萨,这三位就是今天西方极乐世界的三圣。当时,宝尚一天到晚都在想他的师父。他师父的名字,当时叫法藏,后来叫阿弥陀佛,也叫无量寿佛、无量光佛,名字很多。这些称呼原来的音是什么呢?就是嗡嘛呢呗咪吽。嗡嘛呢呗咪吽就是阿弥陀佛的圣名,后来又叫观世音心咒。现在的西藏人一天到晚拿着个转经筒,里面用一条绸布写上嗡嘛呢呗咪吽,嘴里也念个不停,这就是当年观世音菩萨的修行方法。<

  除了一天到晚想着师父,念师父的名号,宝尚当时也修行,是法藏教的。怎么练呢?方法很简单,就是听海潮音。这兄弟俩当时被流放的孤岛,名字叫普陀洛伽岛,在斯里兰卡的外海,现在还有。宝尚在这个岛上静坐的时候,自然按照他师父的教法,去听海潮潮起潮落。海潮的声音是从外部进入耳朵的,但是久而久之,他就返听了,听出这个声音不是来自外面的,是从耳朵里头来的——这就是观世音菩萨修道的一种法门,叫观音法门。<

  有人问了,既然观世音菩萨本是个太子,那就是个男的,到了中国以后怎么变成女的了?其实菩萨本无男女。东方女性苦难深重,为了传法救度她们,观音慢慢就变成女性了,其实菩萨没有男女之分。<

  我们修道可以从返听、返嗅、返观、返舌、返思开始,就是反其道而行之,就是要返璞归真。观世音菩萨的前身宝尚用的就是返听,结果他发现这个声音怎么是从里头来的呀?慢慢地他的思想就集中了,觉得这个声音是从心中来的,不是海潮澎湃,而是心潮澎湃了。心潮澎湃,归于寂灭,就妄念止息,不想了。如果你觉得这个方法好,你就用返听的方法,也可以和观世音菩萨一样开悟的。<

  释伽牟尼佛是怎么得道的?他是用返观的方法得道的。他在菩提树下静坐,闭上眼睛返观,就看到了星星,看见了光明,因为戒能得乐,定能生慧(光明),无念得空,三者缺一不可。他是睹见明星而得道的,返观得道,自然眼根解脱;一根解脱,就带动其他五根随之解脱,这叫六根清静。释迦佛通过内观返视星星,感觉这星星不是眼睛看到的,而是身体里头出现的星光,经典中叫“金沙入吾内”,“金沙入吾内”以后,释迦佛开悟了,得道了。这就是释迦佛夜睹明星而证道,他用的是返观的方法。<

  当时释迦佛坐在菩提树下,屁股下面铺的是鹿粪,所以西藏人直到现在,出身高贵一些的老年人睡的地方,都是铺一层羊粪。羊粪在当地甚至用来洗碗,当然我们看着觉得脏,其实他们是很讲究的。当时释迦牟尼佛头顶上是菩提树,屁股下坐的是鹿粪,他发誓,若不证道,他就坐死在菩提树下终不起身。传说中,释迦佛坐在菩提树下四十多天,然后通过观星得道,就突然进入法界,修成正果了。得道以后,他说:“人人皆有佛性,人人都能修成正果。”所以他就起身找他原先的五个侍从去教化他们。

[page]

<

  少林寺的《洗髓经》<

  《洗髓经》怎么练?其实方法容易极了——不论坐到那儿,把身体坐直了,想你的脊柱——将脊椎骨拉直,想你的脊椎骨在动,闭上眼睛观想后面的脊椎在动,可以是摆动,也可以是前后蠕动;可以用身体微微地带动,但是一定不能用力,一定要慢,一定要连续,不能猛。修道不是体操,不能猛,它是非常柔和的,非常慢的;动的时候,要连续、不间断、不用力,左、右、前、后、上、下慢慢地动。<

  所以要轻,不要用力;要柔,不要僵硬;要慢,不要快;要圆,不要断,它是连续的,里面在动。那外表会不会动呢?外表也有一些动,但是基本上是你的脊柱在动,可以是摆动的,也可以是转动的,可以是蛹动,也可以是蠕动,这叫“四动”。修道的时候,闭上眼睛坐着,想你的脊柱,坐直了,放松了,它在动,它慢慢地连续地不用力地在动;动到一定程度,你就忘掉了,你就不动了,这就很容易入静了——这个方法是《洗髓经》里面来的,这个方法就是少林寺的“伐毛洗髓”,诀窍就是“返观”。<

  所以,《洗髓经》里面用的方法就是返观。观世音菩萨用的是返听。过去有人看香火,看面前一支香,然后也就返观了。或者是反舌,我等一会儿给大家讲怎么利用舌头“返舌”来修道。我还给大家介绍一下怎么“返息”,用反呼吸,逆呼吸的方法修道,一句话:“顺则成人逆成仙。”修炼就是要返要逆,就这么容易。由返,然后到忘了它,道自在其中。<

  动的时候脊柱一定要直;一定不要用力,要轻,不用力;要柔,要慢,越慢越好;要圆,圆是什么呢?不间断的,要连续。所以你看我现在坐着,我现在摇摆身体,你们看我在整体地摇,我整个身体在摇。但是我在想什么呢?想我的脊柱,意念集中在脊柱上,这样才能做到万念化一念,一念化无念。因为我们初步修道,马上就要做到无念,这是很难的。无念不是不动,是生生不已之动,由故意的到自发的到本能的动。你脑子不想,里头的气血都在动,意静而气动。但是修道的前提是要身正,放松,要讲姿势,不能驼着背,不然气断了,不能把气血展开;身正了,你可以靠着,可以躺着,可以站着,都可以修炼。<

  请注意看我现在做“四动”,我意想的是我的后背,慢慢地觉得动的幅度越来越小,气血顺化全身都有麻麻的感觉,全身的气血都好像在走,方法其实就是这么容易。你们也可以这样观想,观想脊柱在转圈。人的脊柱,颈椎7节,胸椎12节,腰椎5节,加在一起是24节,尾椎骨有骶骨、尾骨两节,所以共是26节。26节的脊柱,假如我转圈,一圈儿,两圈儿,然后再让它转回来。你可以蠕动,可以转动,可以扭动,你爱怎么动就怎么动,你觉得怎么舒服,你就怎么动。但是,注意一定不要弯腰驼背,要放松,慢慢的,意念中你就会觉得你的背长宽了,人身长长了,张开了全身。<

  做“四动”的时候一定要放松。松不是懈,不是像面团一样塌垮下去,而是像面包似的发起来。松是像面包似的发起来,所以修道“松中必有张,张中必有松”,千万别僵硬地用力,放松,柔和,柔软,慢,圆。<

  开始修道的时候,身体外部是动的,慢慢就变成里面动了。开始紧张不自然,慢慢就放松了,就柔和了,就越来越慢了,并且连续,圆转如意。“动中之静为真静 ”,放松不是背越来越驼了,不是像面团了,是慢慢像面包似的自动发开了——内空虚,外挺拔。这也就是少林寺的《洗髓经》,这就是洗髓,洗你的髓,髓就在你的脊椎骨里。<

  坐在那儿一点都别用力,但是要挺直,感觉你背部长宽了,你人长长了,一点一点长长,背部一点点长宽了。动你的脊柱,想象从头到尾,从上到下,由下到上,你的脊柱在转圈;在摆动,一节一节地摆动;在蠕动,前后蠕动,甚至于斜着蠕动;在蛹动,左转右转。试试看,放松,从头到脚都放松。眼皮不放松,全身不能放松,所以眼一定要垂帘放松,眼皮自然地耷拉下来,好像留着一条缝,不要想前面的光,而想后面的脊柱。现在,眼睛垂帘,眼部放松,脸部放松……会有眼泪,有泪花,朦朦胧胧,这说明你眼睛放松得很好。<

  现在,它自动在动,你怎么坐着舒服就怎么坐,就是不能弯腰驼背;要返观,要静观。静不是不动,静是平衡,你掌握着身上各种各样的平衡,你把握阴阳,就好像骑自行车似的,你不让它向左倒,也不让它向右倒,你要掌握左右平衡;就好像陀螺似的,你外面看它不动,其实它在动。所以动中之静,才是真静。<

  要慢,要连续,要柔。这个动最好是全身都有感觉,一直麻到脚心。返观内照,长生久视,你老返观你的后头,才能长生。你坐下来就想后头,或者想你的后腰,想你的命门;你不想动,就想你的命门,可是你不动的话,想想就容易开小差,就做不到化万念为一念了。<

  你动的话就不会开小差,就不会想别的了……要非常柔和的,不用力的,慢慢的,越慢越难,但是越慢效果越强。<

  先不要憋气,因为嘴巴不松开,身体就不会松开。最松的状态,不是闭嘴,是微微张开一点嘴。你的嘴,最自然的状态是微微张开一点。嘴不松,身体不会松。你躺着做也可以,躺在床上也可以做,就是背部受点压迫,有的时候通督脉就比较难一点。你也可以侧卧……放松,放松不是人缩小了,放松反而是人有点膨胀的感觉,像面包一样的发开了。张中必有松,松中必有张。古人不用放松,他要虚,要身体虚空。凡是修道的人,都要懂得“虚静”二字。虚就是放松,松中有张;静中是平衡,是全面的平衡,是把握阴阳。<

  人能反其道而行之,即可夺天地之造化。要逆取,也是返取;摇也好,摆也好,你爱怎么动就怎么动。要慢要柔,最好是一动起来,全身都麻了,一直麻到脚心,这时候你身体里面的气血都在动。所以,身正才能气动;身不正,气血淤塞走不动。气血动,才能意静——意念才能静下来,意静才能神活。<

  “正身”必“内省”<

  所谓修道,实际上古人总结就是三件事:一个叫正身,一个叫内省(也叫凝神,凝神内省),一个叫止息。古人总结我们修道,就这三条——正身、内省、止息。其实是两条,什么意思呢?因为正身必内省,内省必正身——就是用意念去想你的身正,正身就是姿势要正,也叫调形,调整形体。正身调形要认真,也要配合意念的返视返听,自然而然地,就做到了凝神内省。止息我们后面讲,现在大家还触及不到。当我能屏息、止息时,效果会明显;但现在我们还不能急着练闭息止息,否则血压会升高,会胸闷头晕。<

  前面,我们讲过修道九窍,分别对应天地人;正身内省也讲开窍,这个开窍的要点,有二十六个。除去今天,我们还有四天来细细了解这二十六个开窍的方法。<

  真要修道,必先开窍。谈起二十六个开窍的方法,我得到真传那是非常的不容易。1962年,山西发生了一件事,当时的省委书记、省委秘书长都受到了严重的处分。因为什么呢?1962年山西太原中医研究所的所长,是四川人,他帮着共产党策反了邓锡侯、潘文安这两个四川的军阀,让他们起义投诚了,他对我们党是有贡献的。解放后,因为他是医生,在军队当过旅长,于是国家就调他到山西太原中医研究所当所长。这位老先生不简单,他在峨眉山上曾经得到过一种古代真正修道的方法,叫峨眉十二桩,他也是在峨眉山上修炼的。他给彭真看过病,后来受到迫害,被判刑十五年,连带省委书记、省委秘书长都受了处分。我们今天能够看到这二十六个开窍的方法,就是他传授的。<

  这位老先生运气不好,结果死在监狱了,他的儿子现在在美国;当时还有机械厅的厅长,姓李,被判刑八年;还有一个保定的地委书记,甲等二级残废,当过白求恩医院的院长,姓王,被判刑两年。后来,山西省的省委书记、秘书长、副书记,有的开除党籍了,有的判刑了,有的撤职了——这在当时是全国出名的一件冤案。<

  因此这二十六个要点,过去是非常保密的,“假传万卷书,真传一句诀。”这些事,我们现在看起来是多么普通的事,可是当时没那么简单。我们刚一解放,说针灸是迷信,中医是迷信,北京中医界四大名医,施君墨等人,说他们统统不合法。名中医都是秘密地私底下给人看病,还有一些中医师失业,甚至没饭吃!到1956年以后,毛主席出面说“中医是中国的文化宝藏,要认真加以挖掘”,这才开始一点点好转。但直到今天,中医啊,传统文化啊,身为炎黄子孙,我们又真正了解多少呢?“无洋难以成文,有外始信其人。”这话是外国人讲的!我们相信了,这一定是真的。将来在中国文化史上,我们这几代可怜人哪,一定会被子孙后代狠狠地笑话。<

  所以,我现在讲的这些东西,这二十六个要点,我都会给大家讲清楚;但这是拿命换来的秘诀,不要因为太平盛世,就不当回事。过去知道的人轻易不传,我现在也不具体讲,我们明天、后天再讲。<

  正身的要点有二十六个,各有秘诀。这个秘诀,在古代就是亲传弟子,也是在快死的时候才传,是那么保密。除了古人怕“所传非人”,也因为这是多少代人的总结,来之不易,是血汗换来的,所以郑重其事,以免被人轻视。<

  修道的古人认为,正身,就是调整姿势。调整姿势本身是个小道,是个技术;但是古人同时认为它也是大道,就是要做人正派,堂堂正正地做人,这个是修炼的大道。小道调整姿势,大道是凝神内省。孟子说“吾日三省吾身”,就是这个意思。后来的理学家,借鉴佛门《了凡四训》里袁了凡先生的做法,每天反省用的是黑白棋子或者黑豆白豆,起了一个恶念或者做了一件错事,就搁一个黑棋子或者黑豆;起了一个善念或者做了一件好事,就搁一个白棋子或者白豆。<

  所以,小道是调整姿势,大道是做人要堂堂正正;道是内省凝神,大道是“吾日三省吾身”,返观内视。那么,止息什么呢?小道是止息,大道是不和人争、和光同尘。因为修道必须要练呼吸,最后达到的水平是什么呢?就是不用口鼻呼吸,而是用全身呼吸,用毛孔呼吸。怎么练呢?以后我专门抽时间把我的经验和体会跟大家介绍一下。修道后来肯定是要止息的,“非息停脉住者,而言得定,无有是处。”真正入定,肯定是止息的——不管你佛家也好,道家也好,儒家也好,不得止息法门,那种修行充其量只能叫入静,安静安静,真正得定,还差得远。<

  大道正身,所以也正己,堂堂正正做人。能真得止息法门的人,就从此入了金丹大道的修炼,也就真正进入了佛门“六波罗蜜”中的禅波罗蜜,也就达到了儒家大宗师“仁者无敌”的境界。仁者无敌,从大道上来讲,是什么?我绝不跟你争斗,绝对没有争斗的心。所以,这个止息也是停止争斗的意思,没有争斗的心,当然是无敌的,心里没有敌人了嘛。心里没有敌人了,当然就不会恐惧了,远离恐怖,这才算得上是一个修大道的人。所以真修道的人,他的内心是非常平和的,非常有安全感,现代人天天求的“开心”,早就在其中了。

[page]

<

  要真正理解传统文化,必须修道<

  古代的圣人还有一个特点,叫述而不作。什么意思呢?道家的圣人老子,原来什么都不想留的,他有个徒弟叫尹喜的,当时做看城门的小官,一天看见紫气东来,就知道必定有贵人过关。尹喜一看,有个老人骑着青牛要过关,一把拉住牛要求老子教导他,尹喜动用了自己的特权,说:你老人家想出关,可以,但得把你的心得体会记录下来,留给后世,泽被后世高明的人。后来老子述说,尹喜记录,写下了五千言的《道德经》。<

  释迦佛生前也没有自己写过东西,那些经典是他圆寂以后,他的弟子们回忆老师所讲的东西结集而成的。《论语》实际上是孔子的弟子记录夫子的言行编辑而成的;《易传》也不是他(孔子)一个人写的,他和他的弟子都写过《易传》,然后大家统一以他的名义发表。<

  那么,圣人为什么自己不写书?因为圣人教化,讲究个“顺天应民”,讲究个“缘起”;他们是顺应我们这些凡人的疑问,顺应我们的需要,随机说法,这样的随缘说法,就是“与道合真”。他说了,弟子记录下来,这就是述而不作。能力差一等的,只好“祖述文武”——三皇五帝、尧舜禹汤,一路扯古论今,套着圣人的语言“作书”。所以,“千古文章一大抄”,又抄又套又偷,不是你抄我,就是我抄你。所以清朝有个大臣,也是个才子,名字叫纪昀纪晓岚,乾隆皇帝让他主编过《四库全书》,从此他不敢写一本书,说千古文章一大偷。为什么?他说天下的理,被古人都说透了、说尽了,我们连理解、继承都还来不及,偏要抄古人的来为自己扬名,还有什么可说的?所以纪大学士只写过一本书,叫《阅微草堂笔记》,这只是他个人的人生感想。<

  可是,没这个觉悟的读书人不是,左一本,右一本,现代人更不得了——我们拿起一看,不是抄人家的,就是偷人家的。所以圣人叫述而不作。当然,这是人文,论到科学,我们还是应该把自己的研究成果多写点,因为这方面我们确实太缺了。<

  还有一点,要真正了解我们的传统文化,一定要实修实证,不能只是依文解字地在那里“搞学问”,结果全都似是而非,振振有词却离题万里。我们要想真看懂《论语》、《孟子》、《道德经》、《南华经》,以及《黄帝内经》、《龙虎经》、《黄庭经》、《周易参同契》,甚至《大藏经》,首先要求我们自己修道,实修实练;然后再结合着去看,就能一看就懂,一通百通。因为圣人是知行合一的,理论和实践合一,认知和生命合一,上古甚至是儒道不分的。所以,真要传承我们的传统文化,就得真修道。修道也罢,学儒家养气也罢,最低我们能够真正了解中国的传统文化,真正读懂中国的经典著作。<

  现在讲四书五经,大多数是就字论字、依文解字,这个样子讲继承传统文化都难,更谈不上发扬光大。我举一个例子,儒家经典《大学》里头有一句话:“大学之道,在明明德,在亲民,在止于止善。”这话是什么意思?你可以用政治学来解释它,但这只是认知科学;生命科学在哪里?这话也同时表达了生命科学。明德是什么?你修道,开上丹田窍的时候,自然会明白什么是明德;上丹田窍真开通了,当然就“明明德”了。往政治治国方面解释的,至少还没有离开圣人的本义;再等而下之的,那就满嘴胡扯了,把明德解释成“明白道德”。这样讲的人,根本没有哪怕尝试一下圣人之道啊,就一路考试考过来了,所以当年把“学而时习之,不亦说乎”,解释成是“学习以后时时复习,也很高兴啊”,整个儿一个应试教育;在古代,“学而习之”,是讲做人之道,可不是应试啊。<

  什么叫亲民?亲民当然要打开中丹田和夹脊二窍,这叫开心。开心以后心胸宽广、海纳百川,自然有人气、有人脉,不是亲民是什么?能亲民,当然拥有影响力,能够教化周围的人,就能“新民”。什么叫止于止善?古代儒道不分的时候,大家修道修到止息的时候,下丹田就开始“辟阖”,一起一伏内息绵绵,全身的毛孔都在呼吸,息停脉住天人合一,后天胡思乱想的妄念自然停止,当然“止于止善”了。<

  没这个学养的人怎么解释呢?解释成“一直伟大到最高的善,才停下来”。这个听着就很忽悠,难以自圆其说嘛。<

  通上四窍“明明德”,通中两窍“亲民”,通下三窍“止于止善”。窍通了,能止息了,一个人才能“知止而后能定,定而后能静,静而后能安,安而后能虑,虑而后能得”。这不都说得很清楚吗?知止而后能定,就能真正进入禅定。真正入定的人才能明白虚静的道理啊,这都是修道啊,所以古代的大儒都仙风道骨。现在北大的老师讲《大学》,没有实证,然后就不知所云,不知道讲到哪里去了。所以,我们只有修道才能真正理解中国的传统文化,这是非常重要的。我说得也许不对,如果不对请大家批评。<

  现在,我们讲究个分门别类、条分缕析,而古人的很多思想,它是生命与认知合一的,所以传统文化的经典分内解(生命内证)、外解(认知实践)。内解讲人和人的关系,外解讲人和物的关系。同一句话,可以适用于人际关系,也适用人与自然界的关系;而不是人与人的关系叫“历史唯物论”,人与自然的关系叫“自然辩证法”,分成自然科学和社会科学,我们的传统文化不是这样的。<

  大道研究的首先是人对自己的认识,二是人对人类的认识,三是人对自然界的认识,这三者是统一的,这才是大道。大道可以超越时空,是含三归一的。或者这么说,内解讲“修身齐家”,外解讲“治国平天下”;同一句话,你可以用于修身齐家,也可以用于治国平天下。可以研究人与自然的关系,也可以研究人与社会的关系。中国的经典,真的很了不起,所以不修道去解释中国的传统经典,根上不理解,自然振振有词却离题万里了。要传承和发扬我们中国传统的文化和经典,就要修道修炼。还有不少东西,连说都说不清楚,文字就更难表达了。

[page]

<

  回过来谈“盘腿”<

  讲到现在,我们了解了修道的几个要点。《洗髓经》里的方法,对于健身养神,对于治病防病都有一定效果,但是要长寿,那就达不到了。怎样才能长寿,并且开发人的潜能?那我们必须了解盘腿坐的道理。修道、修佛为什么要盘坐,盘坐有什么好处?特别是双盘有什么好处?为什么道家的道士和佛家的和尚,他们都要打坐练功呢?他们为什么要盘腿?这种盘腿的姿式多达十二种。<

  盘腿,它的首要目的,就是防止漏精。精气想要不外泄,必须盘腿。盘腿一定得功夫?不一定,好多出家人老了一身病,因为姿势不正确照样出毛病。那么盘腿的关键在哪儿呢?不在腿,在腰,在颈。坐势不正确,坐得久了,屁股尖会疼,腿当然也疼。为什么?痛是不通,对吧?通则不痛,痛则不通。盘腿痛,首先是哪儿不通呢?是腰和颈不通。这时候应该怎么坐呢?南怀瑾老先生提倡屁股底下垫高坐,屁股垫高自然腰直。以前的古人还用一种方法叫“晃海”,就是这样,上身转圈。平时盘坐腿痛,就要练这个。什么叫“晃海”?海呢,就是海底,具体说就是肛门的前口,就是阴窍——以它为中心,跟画冰激凌蛋卷似的。手要这样往后,手往后一背,就能打开中丹田窍接人气。<

  初步练盘腿坐,我们要练这个“晃海”。人的会阴窍是海底轮,要练这个晃海画圈;要越慢越好,越柔和越好,不要用力,要慢,要圆。先晃海热热身,然后盘坐的时候有个窍门——这个窍门就是我们坐的时候,把上半身的重心往前放,而不是端着个架子往后。我们多数人打坐是这样坐的,就是垂直90度,那么重心在哪儿呢?重心在屁股尖上,坐久了屁股尖当然疼。佛家道家真会打坐的,他们是先伸直了腰,往前伏一下,完了以后上半身起来,下半身不动;然后重心落在中间,而不是后边。这样一来,并不是90度,而是往前的,这才叫“莲花座”。上半身的重量主要靠两股承担,而不是屁股尖。<

  盘腿的目的,第一是防漏,防止漏精气;第二是温暖脚心。我们心脏的血液流通,每15分钟一个循环,靠心脏的泵压来完成;脚心是动脉和静脉交汇的地方,网状的,脚离心脏又最远,所以喝烈性酒喝多了,脚心就血脉不通。所以白酒少喝,有好处,一喝多脚就发凉了;而且年纪一大脚心就老是凉的、麻的、木的,因为血液循环不好。因此老年人天天要散步,千万别老蹲在家里不走,慢慢就不能走路了。<

  医生跟我说过,像我这个年龄一天要走三个小时。我在苏州住的时候,一天出去走三公里,回来走三公里,在湖边练功一小时。散步跟盘坐一样,温暖脚心,保持腿脚的气血,是一个非常好的运动。但是散步腰要直,身体要挺直,不能弯腰走路。老年人天天要散步,因为人老先老腿,年岁大了,骨质钙化,越来越走不动了,一走就腿疼——尤其上台阶,上不动了。所以我们老年人一定要练走路,走路的时候要配合呼吸。<

  这是老年人,修道的人一定要盘坐。盘有十二种姿式,不是只有一种,就好像站桩,站桩有三十六种姿势。盘腿有十二种,这种叫散盘,也叫铜盘;这种叫单盘,也叫银盘;先以右脚压左股上,后以左脚压右股上,这样的双盘法,叫降魔坐;先以左脚压右股上,后以右脚压左股上,叫吉祥坐,所有的佛都这么盘坐,这是最高等的。那么盘坐法还有很多,比如这种坐法叫骑鹤坐,农村老太太都是这么坐的。<

  云冈石窟里面的壁画里也有许多盘腿的方法;也有跪着的,跪着的是脚跟压着屁股尖,日本人习惯于这种盘法。日本武士习惯拿着个小马扎似的工具,把腿这么放,坐在上面,这是日本的习惯。年轻一点的人,最好坐一个椅子的前半部分,坐直了别坐满。为什么呢?坐满会影响下肢,气就不通。这样半坐气才容易通;不过这有缺点,就是容易滑下来,年轻人可以这么坐,年老就不可以了。<

  此外,我还要讲一个很重要的问题,就是脚平吸、接地气的问题。我们习惯于坐椅子上脚丫子不着地,或者翘着二郎腿只有一个脚着地。修道的人他这两个脚心,要像吸盘一样吸住地。为什么?因为我们身体里的病气都是从脚心排出的,其次是腋窝。我们的病气是从脚心排出的,所以我们坐的时候双脚要着地;不管这椅子是高是低,一定要脚吸住地,叫做“脚平吸”,因为脚平吸才帮助我们把病气排出去。不知大家听懂这意思没有?武术家练功,有一种叫摩擦步——他走路的时候,好像这个脚没离开地在摩擦似的。修道的人,走路的时候,坐的时候,都要脚好像张开似的,实际上脚丫子怎么能张开呢,只是意念上微微张开一点儿,就好像吸盘要吸住地,不要用力,这样的话你的病气就可以往下排。<

  今天我们讲正身,讲调整姿势。在修道里面有“正身四纲”,即四个要点,其一就是“脚平吸”,其二是肱要圆,其三是腰要直,其四是头要正。

[page]

<

  问答<

  学生:李老,您说《道藏》里边也收录了佛家经典《般若波罗蜜多心经》,将《心经》看成是道家的经典,这个让我很困惑,为什么佛家的经典又成了道家的经呢?<

  李老:一般人非常乐意划圈子,你的我的,你们家的我们家的,所以很在意佛家的、道家的、基督徒的、穆斯林的等等,这可以说是全人类的通病。划圈子、分家产,这种习性与真理无关,与我们这些凡夫俗子的不安全感有关——因为心里感觉不安全,所以才会在意外在的这些东西,给自己围起来,武装起来,然后觉得自己似乎安全一点,好过一点。真正的大佛大道是相通的,也不会把经典当财产来划分——这个道理其实也很简单,现象上分佛家道家,但真理只有一个,为什么经典就不能通用呢?<

  同时,《道藏》有意把《心经》列进去,那是有很深的用意的,道家的高人借用这么一部家喻户晓的佛家经典,非常好地说明了道家炼丹成仙得道的整个修行过程。这部佛家经典在道家那里,其实也成了一个很完备的系统,特别好,能够完整的说明道家金丹大道成就的理论、方法以及程序。我们想想,这部经,只有短短的260个字,却把佛家的、道家的真正核心和秘密说清楚了,还很完备,这是何等的伟大!道家为什么要囿于门户之见,不去借鉴这么好的东西呢?<

  道家炼内丹,用《心经》来说明,真是非常好,而且融会贯通。但这一次没法详细展开来给大家讲了,那可就太长了,我们时间也不够;等以后吧,趁我还健在,陆续把这些经典整理出来,再报告给大家吧。<

  学生:李老,炼内丹为什么要打坐?一定要打坐才能炼成内丹吗?<

  李老:对,完全如此。打坐盘腿第一要防漏,“天机不可外泄”,防止精气外漏,这就要盘腿。采药、炼丹,无不要求盘腿打坐。如果你只是希望健康就可以了,那你端坐着练练气功也没问题,不一定要打坐盘腿;但你要求长寿,就要修炼丹道了,因为筑基功夫不合格,没有练成“马阴藏相”,是无法修得长寿的。所以,“ 马阴藏相”也叫“马阴长寿”。<

  学生:李老,我是练过太极拳的,您说内家拳是从丹道来的,我不是很理解。<

  李老:内家拳,就是要你练出内劲,要不叫什么内家?真正中华武术的根基是丹道,是需要盘腿打坐炼丹的。炼丹有成后就产生外动外相,外动是自发的,不是人为的;现在不是,现在是太极舞、太极操,这都不是内家拳的本来。真正的太极拳是通过炼丹自动出来的——也就是说,太极拳是炼内丹的外动、外架,是自发的,不是人为的。<

  真正会打太极拳的人,哪里用得着真跟人对打,你打我的时候,我根本不用接触你,“应手即扑”——真正高手不需用手打人,对方扑来,不等近身,已经被内气弹出丈外,所以叫应手即扑,扑就是扑倒在地。你还没接触到我,我的气就把你蹦出去了,所以“应手即扑”是弹出去,不是打出去,所以对方并不受伤,但是人照样倒,这种气就是所谓内力、内劲、内功。以前,我坐公共汽车,公共汽车上人很多,后面有人挤,有人就拿手推我的背,然后原地蹦一下,好像被电着了似的,他就发牢骚,说你怎么打我啊?我说我的背怎么打你啊?其实修道的人自然习武,他周身的气运行周转,一有外力接触,气就集中在那一点起作用,会弹人的;高手能用这个气把人推倒,不用挨着。<

  所以,两个内家高手较量,可能根本不需要交手就定了胜负。真正内家高手过招,是先看眼睛,我看你的眼睛,你看我的眼睛,然后各占一边走步转圈,如果其中一个眼睛一眨巴,气一散,那么就甭打了,输赢已定,不用交手了,这个就叫“听拳”。太极拳高手杨露蝉和八卦掌高手董海川较量,两个人在一起,走了三天的圈,互相听拳听了三天,但双方都浑然一体,了无破绽,最后两个人只好做罢,根本没交手,就算打了个平手——这个,拿现代人肌肉运动式的“技击”去套,完全没法理解。因为内家拳源于丹道,所以真要有真气,就可以通过两眼和外架表现出来,谁高谁低一看就知道。<

  太极拳的创始人张三丰在《太极十三势》中说:“想推用意终何在,益寿延年不老春。”不老春,这就是标准的炼内丹的语言。<

  当年,河北省献县有一个人叫郭云深,他带出了一批徒弟,最小的徒弟就是王芗斋,创立了“意拳”。意拳其实也是源于山西的心意六合拳,还有形意拳,李洛能就是形意拳的高手。近现代中国内家拳里最重要的,一个是形意拳,一个是八卦掌,一个是太极拳,它们都是内家拳,是通过内丹练出来的。内丹怎么炼法?我明后天给大家介绍。真正练内家拳的人,应该先炼内丹。如何通过内丹达到太极拳法的原理和练法,我整理了一本教程,这本教程我还没有想好要发表,先内部用着吧,看机缘。通过这本教程,大家能实际验证炼内丹能自动出现内家功夫。<

  学生:李老,那内家拳的内力和我们肌肉的力有什么区别啊?<

  李老:自然是有区别的。孔子有一个说法,叫“中和之气”,这是在形容内力。什么叫做“中和之气”呢?中就是“引而未发谓之中”;和呢,就是“发而皆中谓之和”。就像一张弓,拉开来要射未射,这个时候才有力量。我引而未发,那对方肯定害怕,我箭一放出去就没有力了,所以你看太极拳没有走直线的,直着这么一伸拳,肌肉做功了,内气反而放不出去了。所以在修炼的人来讲,内力和肌肉发力是不一样的,因为肌肉发力只好走直线,出去就没有了。“力发于脊”,肌肉的力自脊柱出,其实就是后腰这么一拧,好像全身力量就集中于这一点;内力不是,是旋转的,发之于气海,一般人说内力自下丹田产生,其实是气海,这里也叫“力窍 ”,也叫“劲窍”,也叫“势窍”。势窍是什么意思?我将飞未飞,将跑未跑,这个叫“势”,势一展开,就会飞会冲,这也是孔子说的“中和之气”,引而未发的阶段。“发而皆中”,就是只要出手就不会落空,真有内力,会运用内力,那肯定是意到气到,不会落空;像那种搞呀搞,半天打不到点子上,那是肌肉的力,不是内力。两个内家拳高手对阵,往往同时击中对方,看着慢吞吞,声音却劈云裂帛,很不简单的。

[page]

<

  学生:开夹脊窍我知道了,那夹脊对应身体前面的中丹田窍怎么开啊?<

  李老:打开这个窍的方法,就叫舒心,也叫开心,要笑脸常开,心胸开阔,那么有烦恼纹都会平的。如果愁眉苦脸,天天烦,烦恼纹就出来了。所以我们人要心怀坦荡,总是开心,心里很美,然后平时双手抱球,形如弓弦,两中指间好像有根弓弦,这样开肩又开心。<

  学生:修道怕风,那怎么防呢?<

  李老:天热的时候,你可以什么都不穿,光屁股练功都可以,但膝盖一定要盖一层布,因为膝盖最怕受风,受风了也不容易好。修炼的时候咳嗽了,这时候最好有人在你的背后给你盖一块毛巾,盖到你脖子的这个地方,事先盖也可以,盖住了玉枕,就可以防风了。<

  学生:李老,您说我们牙齿平时要轻叩,这主要起什么作用啊?<

  李老:牙齿一叩,就能关住我们的肾气不外漏。要证明我的肾气足,我筋强气足,一定是牙齿一咬就有声音的;年轻人肾气足,早晨醒了以后,一咬牙就出声音了。修金丹大道的人,采药的时候,牙一定咬得非常紧,要多紧有多紧,别害怕。我们平常去小便,千万要咬紧牙小便,为什么?因为这样子防止肾气随着尿排走,这种咬牙也是固齿、健齿的。所以我们平时不练功,虽然不咬紧牙齿,但是要轻叩,起一个健肾的作用;到了修丹道的时候,刚开始咬牙以咬槽牙为主,因为你咬不住门牙,到了高级阶段是自动咬门牙。<

  学生:那我们平时就要牙齿叩住,舌头卷住,对吧?<

  李老:说得好,是这样。叩齿健肾,也能起思想集中的作用,为什么?因为牙一咬,人的输出神经就受到抑制了,思维比较不容易散乱。卷舌帮着咬牙,更能做到专心一致,舌为心之苗,它能帮人做到专心一致,这样做事情都比较专心。卷舌还能“搭鹊桥”,让任督二脉相通;卷舌还帮助我们产生大量的口水,口水里面有多种酶,道书上叫“长生酒”,也叫“金津玉液”,还叫“神水”。将来大家要是炼到了“玉液还丹”,那这个口水是从脑间滴下来,透明的,是甜的,像葡萄糖一样甜,这个对炼内丹有大用。现在这么一卷舌,口水帮助了我们的消化,我们吸收能力就强了。这个口水也叫“黄婆”,它是“真意”,所以我们要“饮刀圭”,然后它才能把情带到下面,和性相交,叫“龙虎交媾,阴阳交泰”,它是不可缺少的媒介,太重要了。<

  学生:我记得有句话,叫“鼻拉脐,降火气”,是这样吗?<

  李老:说的非常对。因为我们普通人的头往前伸,鼻子往外翘,常年躯干和头部不那么协调。我们修道以后,收颌,鼻子微收,和肚脐垂直,像是拉了一条竖线,这就把脉道打通了,脉通则气通,气就降下来了,不是浮着不下来。一收颌,你看:耳朵就对着肩,鼻子就对着脐了。假定我们很生气,要跟人吵架,跟我的妻子,或者我的丈夫吵架,跟我的孩子要生气,怎么办呢?只要这么一收颌,鼻拉脐,就好像鼻尖到肚脐有一根线,这么轻轻一拉,肝火立即下降,让你生不起气来,这叫“鼻拉脐,降火气”。<

  学生:李老,练内家拳站桩,脚的要求您说得很详细,那么腿的要求是什么?<

  李老:腿的要求叫“屈中有伸”——站桩明明是蹲的,但你要想你是站着的。随着功夫的加深,你的意想就起作用。站桩里的骑马蹲裆,一站一个时辰,不累吗?那个训练起初是大跨度的,但它不是傻练、死吃苦。内家站桩的窍门就是“屈中有伸”——你往下蹲,这是屈;但意念中是伸,是挺,日子长了,自然不一样。我们现在太平盛世,不需要练这个,但你要懂,要真懂中国文化的精华都是些什么。<

  修金丹大道也有站桩的,姿势大约有三十六种,最难的两种,一种叫“降龙伏虎式”,一种叫“童子拜观音”。邱处机邱长春有一个徒弟,叫郝大通,他炼丹站在海边练,“童子拜观音”,一只脚落地闭着眼睛站,能站九个小时。炼丹站桩,能修成金丹大道,其副产品就是内家拳,有武功了,就这么回事。不修丹道只练武功的人,也知道不能漏精,漏了也得从头再来,这不就说明内家拳的源流了吗?就是练外家的,比如拳击,他们在比赛以前,优秀的运动员也不敢有性生活,怕影响发挥。很多生理学家觉得可笑没道理,但运动员自己知道有没有道理。我们站的时候是“屈中有伸”,或者“曲中有挺 ”,但现在你站,最好不要让膝盖超过脚尖,就是别蹲太低。太极拳里有往技击实战过渡的一门,叫“太极推手”,推手的时候丁八步,膝盖不超出脚尖,过了就倒。当然,现在推手是表演,两人“顶牛”顶上了,因为没有内力只有肌肉力了。<

  学生:坐在椅子上练功,最理想的坐姿是什么样?<

  李老:要往前坐,坐在椅子前半部分,并且直腰拔背;如果这么坐的话,这一块气不容易通。我们的屁股尖上有个穴位叫承府穴,《西游原旨》里说把孙悟空压在了五指山下。这么坐正以后,就只压住了我的承府穴,就等于把孙悟空压在了五指山下,帮助我们减少胡思乱想,它的好处是这样的。<

  学生:李老,一直腰,肚子是鼓还是收啊?<

  李老:先收后放松——先吸气收腹,然后再轻轻地放松,腰往前一送,挺腰,这就对了。太极拳里管它叫“塌腰”。这么一“塌腰”,你看我一坐直,好像是掉进井里了,然后想出来,就得把身体拉长,往上拖;这么一拖,肚子非收进去不可。开始练的时候肚子可以鼓,可以收;将来程度高了,肚子是收的。“虚心实腹”,肚子里有气,气海充满,所以是实的,而肚子是内收的。你们看佛像,除了弥勒是大肚皮以外,其他佛都是收肚子的。那么你一收肚子会出现什么现象呢?背就直了,并且三阴会自动提起;然后“松密处”,开海底的窍。<

  学生:李老,那内家拳的这个内气,究竟是什么气?<

  李老:武术界有个说法,叫力发于丹田,其实就是从腹部的“气海”发出来,这肯定是内力了。内气的对外作用就叫“内力”,内力的能量基础就是“内气”。内气周身流通,但主要储存于气海,所以气海又叫“行窍”,它的名称也很多。内气是武术家的叫法,中医认为它是经络的气,所以又叫“经气”;它又是“命气”,又是“荣气”,其实是一个东西,只是叫法不一样。荣气,就是荣养的,所以它不止走经络,也走血管,管人体的营养,润泽五脏六腑。<

  我们现在开始修道,炼的这个气,还不是宇宙本源的“先天一气”,这个叫“水谷精微”,半先天的。为什么?它源于我们吃东西、喝水,所以叫“卫气”,这个卫气不走血管走组织液,所以会在皮肤的真皮层流通,还走肌肉,所以它的名字也很多。我们开始练的气,我们说气通不通,就是指卫气。为什么叫卫气呢?因为它保卫我们,不让“外邪内干”,它在体表走真皮层,在体内走肌肉,肌肉在中医里叫“腠里之间”,是走肌肉的。卫气有一大特点,就是它能被人的意念指挥,能够“意到气到”,刚开始我们的“ 意”还只能是后天的思维用意,谈不上“神意”,所以练气理气的这个气,就只是卫气。<

  武术界所说的“混元气”,其实古人叫内气。这个比我们开始练的这个气要高级点,不是卫气,是荣气;它全身都有,但储存在气海。荣气和卫气都是半先天的,一半靠吃饭,一半靠父母给我们。最开始的内家拳的气,就是这么个内气,其实就是荣气,荣养全身,所以练武能身强体健。荣气走血管,所以往里走润泽脏腑,练武的人脏腑要比一般人强壮得多。荣气走经络,所以能外放表现为功用,表现为“内力”,这个就能够用于技击实战了。而我们刚开始练,意念只能引领卫气,卫气走肌肉,所以有外力;内力要从经络出,那是荣气,所以现在我们的程度,只有外力没有内力。<

  内力源于内气,其实就是荣气。那么金丹大道要得“真气”,不是得内气就可以了,真气要比内气高级。真气是先天的,不是后天的,也叫“真元之气”,也叫“先天一气”,是宇宙本体的那个动能。修道要修到“神意相会冲泥丸”,这就得了真气了;然后它会自动在中脉里汇合,这个地方就是“玄关一窍”了。然后丹成结胎,脱胎,沐浴,出神,全在这里了——这才算是丹道正宗,必定是以真气为基础。没出真气,没出“先天一气 ”,都是练气功,或者练武功,不算修大道。那么过去的古人还真就是这么修炼的,他们先练气功,有个健康的身体;然后练武功,强壮脏腑,可以保家卫国;最后修丹道,能够长生得道。因为我们人哪,生而能知的圣人少,学而或知的凡人多,所以先从后天思维的意念引领开始练。我们人在放松静守的时候,就可以引领并且强化这个卫气了,卫气居中外邪不侵,人的免疫功能大大加强,自然就健康起来了。现在的人也叫“生物电场”什么的,其实就是练气功。内家拳是“炼精化气”,已经练荣气了;荣气能走经络内脏,全身做功,也可以表现为外在的“内力”,这个力已经能够发挥宇宙本体动能的一点作用了。所以,真有内家功夫,往那一站,你用后天肌肉的力量是推不动的;但这些都只是修大道的“学前班”,金丹大道是要夺那个宇宙本体生生不已的动能之“机”,达到“同于造化”、与天地同根的程度,就要求我们有大气魄、大心胸。<

  修大道,不止为我们个人,也为继承我们的传统文化,更要为全人类的生命进化实证一条明路。孟子说:“士不可以不弘毅,任重而道远。”我们要像他一样思考生命,思考人生的意义,才不会局限在一人、一族、一国的眼界,才能扩大到全人类世世代代的福祉上,这才是大道之大的本意。<

  

练习太极拳的好处主要包括以下几点:

1. 增强体质:太极拳动作缓慢、连贯,注重呼吸配合,能够增强内脏功能,提高身体免疫力。

2. 改善心肺功能:通过深呼吸和全身运动,太极拳有助于增加肺活量,改善心血管系统健康。

3. 促进消化:太极拳的腹式呼吸法能够按摩内脏,促进肠胃蠕动,改善消化功能。

4. 提高柔韧性:太极拳动作涉及全身各个关节,长期坚持练习能够增加肌肉和关节的柔韧性。

5. 缓解压力:太极拳注重意念和呼吸的配合,有助于放松身心,缓解生活和工作中的压力。

6. 培养耐心和专注力:太极拳练习需要耐心和专注,有助于提升个人的心理素质。

综上所述,太极拳是一种适合各年龄段人群的健身方式,不仅能够增强体质,还能改善心理状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