网站首页 太极拳简介 关于我们 新闻资讯 太极理论 太极相册 健康养生 联系方式

太极理论

初学太极拳应注意哪些事项

来源:本网    浏览:次  更新:2018-11-22

  练习太极拳往往有两在难处,一是圆不起来,二是慢不下来,这就给塑造正确的“形”(或叫“型”)带来一定的困难。不是有人讲太极拳运动,强词“重意不重形”吗?我们认为,“形”和“意”不能截然分开。“形”是“意”的前提和基础,“意”寓“形”之中,没有正确的“形”,“意”也难体现出来;反之,缺乏“意”的“形”,也显得枯燥无味,开始阶段的重“形”,正是为高级阶段的重“意”打下坚实的基础。有的青少年初学者,神经过程的兴奋与抑制不均衡,兴奋占优势,注意力不易集中,因此静不下来。太极拳运动的速度比一般人常态动作要慢,还要走弧形,初学时常觉得不习惯:根据这种特点,在太极拳教学训练中,可将“圆”动作先做得“方”一些,也可练得相对快一些,即厕动作方练,慢动作快做,打得恬泼点,使之比较容易适应。初练时,把“圆”动作做得“方”一些,甚至会出现较多的棱角,这是必经的步骤。好比写字一样,先要从楷书学起,规规矩矩,使人感到呆板,不  流畅;然而缺乏楷书的功底. 那么将来写起行书、隶书或草书来,势必缺乏功力,缺乏骨度。所以,应该先“方”后“圆”,由“方”至“圆”;反之,倘若一开头就过早求圆,则可能变得滑而无力,将来再走回头路,势必费时多而收效差,事倍功半。

  初学阶段,在塑“形”中应着重“三抓”,即抓脚步、抓路线、抓规格。

  1.抓脚步

  太极拳谱讲:“其根在脚,发于腿,主宰于腰,形于手指。”这就是说,根基在脚下,脚部动作是基础,用力发自腰腿,运用于两臂、两手、达于手指。有人把太极拳看成慢吞吞、软绵绵的,似乎不吃功夫;然而,练习一二次后,首先感觉到的是腿部酸痛。这是因为太极拳运动中,腿部负荷量较大,多是单腿支撑体重,避免“双重”;同时整套拳中基本上都是要保持半蹲位姿势,加上迈步均要“由点至面”,逐步过渡,体现出“迈步如猫行”,这样都加大了腿部的负担。这些均是太极拳腿、脚动作不同于其他拳种的特殊性。

  初学者,有时做起动作来,往往东倒西歪,重心不稳。关键在于要多练脚步动作,一是练。死桩”即保持弓步或丁步,或某一种步型站桩,停留几秒钟至几分钟,采用静力性练习,以增强下盘的稳定性;二是练“活桩”,即抽出某一种步型,连续进行移换练习,如左右“弓步”的移换,在每一定式时,站桩几秒钟。还可进行不同步型的交替移换练习,反复体会脚根、脚尖落地的虚实、重心变化等。

  2.抓路线

  主要是把手部动作起止点搞清楚,定式的位置放对。为此,可以把上肢动作单独出来练。反复进行手的推拉、云手、托搂以及抱撑练习等等,重点体会两手的配合活动,习惯于走弧形的路线和饱满棚圆的定式。

  在这时,教练员的示范、讲解和领做,是十分重要的,尤其是教青少年,又处初学阶段,第一信号系统的活动占主导地位,首先靠直观形象建立条件反射。教练员的示范比书本的图解更直观、更具体,也更形象;特别是武术历来多是口授身传,单靠书本而没有老师的示范讲解是远远不够的。在示范中,尤其强调首次示范的准确性,规范的首次示范,会给学员留下深刻的印象,使之建立正确的概念,便于很快建立正确的动力定型。这就叫“首次印象法”。

  本阶段还要求教练员多领做,即多带着学员练,使之模仿,开始不要过高要求,先“依葫芦画瓢”练下来,“画”几个动作做为一组,熟悉了再逐步纠正。一组一组地、一段一段地往前推进,绝不町一下子“画”完一套,才去纠正,这是因为“学拳容易改拳难”,错误的动作定型一旦形成,纠正起来比新学一个动作甚至还要费时,费劲。

  3.抓规格

  这是指基本掌握了脚与手部动作路线之后,就要及时地将上下肢动作联系起来,并且逐步地做到规范化。在做完整动作时,要时刻注意“体松”二字,顺乎自然,在身型上,逐步养生成虚领顶劲、沉肩垂肘、含胸拨背和松腰敛臀的正确习惯。

  在抓规格的过程中,要注意运用对方的方法把容易混淆的动作,搞清其异同点。譬如“野马分鬃”与前“棚”动作在外形上很相似,就要将其基本区别找出来。又如“如封似闭”与前“按”动作存在共同点,也有不同点,那也把二者分析清楚。

  抓规格过程中,可进行单个动作的连续练习。如原地做左右“揽雀尾”;如行进间做连续左右“云手”、左右“倒卷肱”等。还可以将有关基本动作,按照用力顺达的要求,编成一些组合练习。

  实践证明,初学太极拳时,要高度重视“外形”的训练,要先方后圆,由方至圆,注重抓脚步,抓路线,抓规格。这正如打地基一样,需花大气力把地基打得扎实牢固,日后高楼大厦才能盖得雄伟壮观。  当时看来似乎“慢”一点,实际上正是为以后的“快”提供前提,实际上是事半功倍。


流量统计:
{$serviceCode00}
在线客服